×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收录与获奖
开放获取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出版道德
联系我们
EN
中文
图/表 详细信息
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演化及未来政策取向——基于IAD框架的分析
张文彬, 王杰, 李国平
资源科学, 2024, 46(
6
): 1159-1171. DOI:
10.18402/resci.2024.06.09
情景变量
具体内涵
参与者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
位置(职位)
所有者、监管者、代理人、受益者、污染者、保护者等
行动
政策供给、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使用和供给、货币补偿、项目补偿等
信息
自然资源产权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生态产品服务稀缺程度及其价格信息等
控制
各主体参与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实施、评估的渠道;自身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
潜在结果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耗或增加
收益与支付
依据自身行为获得的奖励、补偿、收入等抑或缴纳的税、费、罚金等
表1
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变迁的行动舞台
本文的其它图/表
图1
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
图2
影响行动情景的制度规则结构
表2
生态补偿制度探索时期的制度规则
表3
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时期的制度规则
表4
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时期的制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