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收录与获奖
开放获取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出版道德
联系我们
EN
中文
过刊目录
2010年, 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0-07-15
能源与矿产资源
资源生态
资源经济
土地资源
资源信息
全选
|
能源与矿产资源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
何 哲, 孔 婷, 孙林岩
2010, 32(7): 1222-1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中国1991年至2007年火力发电-燃煤消耗-SO
2
排放关系的分析
孙根年, 王淑娜
2010, 32(7): 1230-12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是煤炭消耗和SO
2
排放的最大行业。本文依据1991年-2007年有关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双三角”的概念模型,一方面分析了我国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燃煤消耗量与SO
2
排放量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发电耗煤强度和燃煤SO
2
排放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为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项系数很小,说明我国火电行业还处于外延性的规模扩张阶段;②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随我国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呈周期波动,这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产业联动战略研究
刘 玥, 吕 涛, 聂 锐
2010, 32(7): 1236-12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联动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以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产业联动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产业联动的概念,按照耦合、互动、共赢的逻辑框架,分析了产业联动的形成机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产业关联分析,确定了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耦合结构,分析了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区域内和区域间联动发展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能源开发中区域内产业联动的潜力较大,与东部、南部沿海等主要能源输入区的区域间联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了推进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产业联动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政策建议。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兰州市家庭用能特点及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
丁永霞, 牛叔文, 张 馨, 赵春升
2010, 32(7): 1245-12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消费与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有紧密的关联。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150个家庭用能资料,基于能源种类和用能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家庭用能的特点,并通过替代分析估算用能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兰州市户均生活能源消费1598.61kgce/a,人均490.37kgce/a。其中取暖制冷、炊事和照明3项基本生活用能占87.87%,清洁卫生、交通和娱乐等用能占12.13%;在现有的用能结构下,户均年排放CO
2
、SO
2
和NO
2
的量分别为4.35t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江苏省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比较
聂 锐, 王 迪
2010, 32(7): 1252-1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江苏省为考察对象,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CO2排放的影响,采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江苏省6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的变动情况进行分解。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是能源消费及CO
2
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占68.92%;②产业结构变动的节能减排作用相对较小,且呈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95年-2002年间,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其后起反向作用,其根源在于高耗能产业投资效应与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江苏省煤炭资源流转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雅琳, 陈艳梅, 高吉喜, 韩永伟, 李咏红
2010, 32(7): 1259-1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江苏省煤炭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运用GIS手段,分析了江苏省煤炭的流量及流向,2006年江苏省主要的煤炭来源省为山西、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和甘肃6省。对江苏省煤炭调入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每年所消费煤炭的80%以上需要从外省调入,且调入量逐年增大。2000年以来,江苏省铁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调入需求,因此公路和水路成为江苏省煤炭调入的重要渠道,交通状况的完善是影响江苏省煤炭调入量的重要因素;从经济等因素与江苏省煤炭净输入量的单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煤炭资源的净输入量与第二产业贡献率、地区生产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于LMDI的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效应分析
龙如银, 岳 婷
2010, 32(7): 1266-12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以来,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而省内能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能源保障势必影响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全面分析江苏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六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入手,采用LMDI模型把江苏省1996年-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的效应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效应分解与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促进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强度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是江苏省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还
Select
能源与矿产资源
基于GIS技术的陆上风能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程兴宏, 何晓凤, 周荣卫, 朱江, 朱蓉
2010, 32(7): 1273-12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
资源生态
Select
资源生态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技术进步影响实证分析
邹艳芬
2010, 32(7): 1280-1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并利用非参数的 DEA-Malmquist 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3 个部分,然后采用时间序列法实证分析了这 3 个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确实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但各因素的相对作用和作用周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广义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能源专有
Select
资源生态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
陈 琰, 胡荣华, 由 黎, 赵 淳
2010, 32(7): 1289-1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生态足迹核算方法运用于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了我国1994年-2007 年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分析该时段中国对外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的合理性,从而说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1994年-2007年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渐优化。出口的商品中初级资源类商品逐渐减少,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等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而进口的商品中能源类产品和林木的增长迅速。我国已经从自然资源的净输出国转化为净输入国,且输入的生态足迹逐年增长。可以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状况是有利于改善本国生态的。
Select
资源生态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
兰新萍, 李惠娟, 龙如银
2010, 32(7): 1296-13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把握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引入生态效率概念,并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16座资源型城市2007年的生态效率,发现城市间的生态效率差异很大,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9倍;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值按煤炭类、金属类、综合类、石油类的顺序逐渐降低,煤炭类城市的生态效率是石油类城市的1.9倍,资源类型对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影响较大,而且同一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差别也较大,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规模对生态效率也有影响,但年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较小,另外还发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消费方式对城市的生态效率也有影响。
Select
资源生态
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评价
仇江啸, 林刚, 王效科, 吴庆标, 周永娟
2010, 32(7): 1301-13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崩塌滑坡的自然影响因子,并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坡度、高程和岩土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获得的综合脆弱性指数等分为五级,分别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和极高,每一个级别代表着不同的脆弱性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落带处于轻度到中等脆弱水平,约占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带的82%,其中有29.45%的消落带为轻度脆弱。15% 的消落带处于高度脆弱至极脆弱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巴东、巫山等较陡的地段以及消落带的下部,淹水时间较长的
Select
资源生态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排序与生态梯度分析
简敏菲, 梁跃龙, 刘琪璟, 唐培荣
2010, 32(7): 1308-13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 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 Schima s
Select
资源生态
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经济依赖度研究
王昌海, 温亚利, 杨丽菲
2010, 32(7): 1315-1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相继建立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大,社区村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关系为对象,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总结与借鉴资源经济计量及评估的相关理论,在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度”评估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最后本文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保护区周边5个行政镇(乡)24个行政村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利用实地调查数据
资源经济
Select
资源经济
中国省区间农业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及分布动态
石 慧
2010, 32(7): 1323-1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考察对象,在梳理了已有的关于空间因素对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文献基础上,结合测算的生产率水平结果,使用普通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中国28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生产率的转移概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地区生产率水平存在四种俱乐部,但是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各子时期的变化与总体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将两种转移概率矩阵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地区与中高水平地区为邻有利于促进本地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说明考虑空间因素时,地区生产率水平的转移可能性会发生变化,地区生产率水平并不
Select
资源经济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2010, 32(7): 1333-1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
Select
资源经济
军队装备资源节约的理论分析与路径设计
郭小亮, 李明杰, 辛涛, 杨宏伟
2010, 32(7): 1342-1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军队装备资源节约工作刚刚起步,对装备资源节约相关概念、内涵外延的认识还不清晰,还缺乏贯穿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为此,本文首先界定了装备资源是军事装备系统内资源分类与分布的系统体系,指与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统称,具有军事性、战略性、集成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装备资源节约是指以提高装备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装备建设中所开展的一系列节约资源的管理与技术活动,并进行了装备资源节约需求性分析,明确指出装备资源节约是军队资源节约的重要组成,是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
Select
资源经济
基于全寿命管理的装备资源节约战略研究
郭小亮, 刘世伦, 倪明仿, 张海
2010, 32(7): 1350-13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装备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如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节约型装备建设的路子显得尤为重要,是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首先界定了装备资源的范畴,并指出全寿命管理与装备资源节约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装备工作实际,运用全寿命管理的思想,研究分析了基于全寿命管理的装备资源节约的基本内涵,包括基本概念和内在要求,最后提出了基于全寿命管理的装备资源节约的战略举措,指出必须在科研采购上抓好装备资源的“优生”,在使用保障上抓好装备资源的“优育”,在退役报废上抓好
Select
资源经济
城市水价预测的长期边际成本方法理论与案例研究
李翠梅, 刘遂庆, 陶 涛
2010, 32(7): 1356-1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制定城市供水价格是直接关系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期边际成本理论下,将城市供水价格预测模型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进行了分离,应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构建了供水可变成本数学模型。引入谢泼德辅助定理,建立了城市水价预测边际成本方法的对数函数模型。以苏州市1997年至2008年制水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用水人数与用水量结构与分布变化等基础数据为依据,结合所研究的水价预测模型,分别预测了2010年苏州市居民生活水价为4.71元/m
3
,第二产业水价为6.5元/m
3<
Select
资源经济
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宋 怡, 吴 楠, 闫军印
2010, 32(7): 1362-1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
Select
资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一种改进
白先春, 郭存芝, 胡振宇, 凌 亢, 梅小平
2010, 32(7): 1371-1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评述了常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一个不足之处——一定程度地掩盖了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象。因为常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评价指标值的加权平均计算评价结果,这会出现以较高的经济、社会类评价指标值弥补较低的资源、环境类评价指标值的状况。而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中,资源、环境类评价指标的个数和总权重通常少于经济、社会类评价指标,这又使得以较高的经济、社会类评价指标值弥补较低的资源、环境类评价指标值比较容易。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改进办法——就评价结果的计算进行改进,先分别计算资源消耗、
土地资源
Select
土地资源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董玉祥, 冯艳芬, 刘毅华, 王 芳
2010, 32(7): 1379-13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 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
Select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陈志刚, 黄贤金, 王 青, 赵小风
2010, 32(7): 1387-13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揭示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对于提高土地执法与督察的工作效率,节约公共管理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系统分析与提炼,并进一步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估算了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蔓延速度。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空间布局总体较为分散,但在长三角和华北平原等局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②从时序变化来看,土地违法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空间蔓延趋势明显,并表现出阶段性的空间集聚特点。论文最后也为促进我国土地执法与督察工作的高效开展提出了简要的
Select
土地资源
基于建设用地增长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性评价
高 珊, 黄贤金, 李 颖, 徐 慧, 赵荣钦
2010, 32(7): 1393-13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
Select
土地资源
试论耕地保护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刘卫东, 吴泽斌
2010, 32(7): 1400-1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们在权衡耕地保护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非对称处置方式,使得耕地保护收益被严重低估和耕地资源利用未发挥到最高最佳。耕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冲突主要包括:耕地保护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核算;耕地占补平衡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非对称冲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土地资源收益的非对称冲突;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资产经营的非对称冲突。基于耕地保护非对称利益冲突的政策启示是:要提高人们耕地保护的供给意愿,应该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提高收益,把耕地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作为一种价值工程来开发,充满无限商机。实施耕地保护的区域经济补偿,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性,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协调发展,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与联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Select
土地资源
1988年至2005年北京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蒋 晶, 田光进
2010, 32(7): 1407-14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为研究区,依据1988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和西部平原台地区主要是耕地转变城乡建设/交通用地,东部平原区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建设/交通用地和水域,而山区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建设/交通用地和林地。北京从1988年到2005年生态服务价值先上升后下降,1988年到1995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东部平原区水域面积的增加,使东部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上升,而平均1hm
2
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山区>东部平原地区>西部平原山地区>中心城区。2005年,北京生态服务价值约为GDP的4%,且从1988年到2005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更多地将生态服务价值考虑其中,尤其是应多保护水域、林地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实现北京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信息
Select
资源信息
基于MODIS数据的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吴云, 吴炳方, 武文波, 曾源, 赵炎
2010, 32(7): 1417-1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f
c
)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植被覆盖度与降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平原农业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f
c
介于60%~80%之间;永定河上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f
c
小于30%;②近8年来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只有东南部的部分农田及城市扩展区,植被覆盖度有所减少;③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当年3至8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87,该时段内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在绝大多数年份,两者的增减具有一致性。
Select
资源信息
老挝北部罂粟替代种植高分辨率遥感调查评价与分析
兰恒星, 刘杰, 刘洪江, 杨军, 张军
2010, 32(7): 1425-1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替代种植是一惠及地区、国际及中国三方的可持续型的禁毒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对罂粟毒品进行铲除。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在金三角地区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项目。本文采用ALOS、SPOT及快鸟卫星结合地形图对坡勾绘法进行老北罂粟替代种植核实,根据核查结果推算,2006年在老挝北部区域分布中国各地类替代种植地块面积为10.8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依次为橡胶64.0%,粮食23.9%,甘蔗9.9%。种植企业的空间分布主要沿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地区,老挝南部省区基本为橡胶,临近中国的省区为橡胶为主的粮食间种结构。结果表明我国资源经济逐渐向外向型转变,种植企业多以云南省地方型小企业为主,缺少应对国际经济经营的理念和风险经营策略,应从国家层面上对种植企业予以扶持,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强替代种植的可持续性。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