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收录与获奖
开放获取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出版道德
联系我们
EN
中文
过刊目录
1998年, 2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1998-12-15
目次
全选
|
目次
Select
目次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程彤, 李家永
1998, 20(7):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正式建站已经10周年了。本文回顾了千烟洲自建站(点)以来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的经历,并在系统总结千烟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释了“千烟洲模式”的基本经验,指出红壤治理开发取得经济效益是重要的,但恢复生态系统是农业持续发展之本。
Select
目次
自然资源定位研究的作用与任务
李家永
1998, 20(7): 1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资源定义为:具有价值/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就是把自然物质转化为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从而获取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源评价、资源工程和资源管理是自然资源研究的3个主要方面,其核心是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定位研究在认识自然资源的形成与演变、验证宏观考察成果和积累资源数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资源定位研究要位资源评价提供实证和参数,为资源工程提供模型与范围,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目次
赣江流域的水循环模型
林耀明
1998, 20(7): 17-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千烟洲试验站所在地-赣江流域为例,运用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的原理,建立并试验了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结果显示;模拟的年径流过程线和年径流总量比较合理,但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误差稍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Select
目次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王效举
1998, 20(7): 24-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Select
目次
红壤丘陵小流域生物生产能力分析
杨汝荣
1998, 20(7): 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千烟洲站内一个面积为14.2hm2的小流域作为案例,对第一性生产的生物量与光能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好有较大差距,该小流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Select
目次
水稻齐穗期补施氮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欧阳郁, 苏以荣, 吴福顺, 周隆才
1998, 20(7): 3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齐穗期补施氮肥、不仅在叶片上和叶鞘,而且在穗部都能保持较高的氮素含量,以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从而提高碳素同化率。早稻主要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达到增产,晚稻则通过增加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产。无论早稻或晚稻齐穗期补施氮肥糙米中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Select
目次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养分循环特征
李飞
1998, 20(7): 4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1年-1995年),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Select
目次
人工湿地松林营养元素的累积、迁移与分布
陈永瑞, 李飞
1998, 20(7): 49-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刘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Select
目次
红壤坡地桔园覆盖效果及其对柑桔生理与生产性状的影响
李玲, 肖润林
1998, 20(7): 56-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覆盖可使南方红壤坡地桔园冬季土温提高0.9°c-2.1°c,地表温度提高1.5°c-3.1°c,春季地膜覆盖使桔园土温回升快,夏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桔园土温。桔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4%。使柑桔耐受干旱危害的时间延缓4d-10d.稻草覆盖和草加膜覆盖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量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覆盖可促进柑桔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单株结果数,并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品质。吴灌溉条件下红壤坡地桔园以采用草加膜覆盖最佳,其次是地膜覆盖;有灌溉条件下稻草覆盖效果更好。
Select
目次
红壤丘陵区果园内套种牧草的综合效益分析
陈永瑞, 蒋世逵, 杨汝荣
1998, 20(7):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大面积建果园,必然要占用一定面积的粮食,这对本来就负担过重的耕地又增加了负担。而新建果园前期又无效益,多数幼龄果园处于半荒芜状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进行了幼龄果园套种优良牧草试验,目的是充分利用耕地,发展养殖业,解决果农的收入问题。经3a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Select
目次
井冈山旅游生态农业试验区总体设计初拟
李家永, 楼慧新
1998, 20(7): 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井冈山是江西省,亦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区。为了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在井冈山建立旅游生态农业试验区的初步设想。
Select
目次
千烟洲农户经济行为分析及对策
张红旗, 赵建安
1998, 20(7): 77-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和实地材料相组合,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农户实地调查和分析,划分了目前该地农户所处的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类型,总结了农户家庭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对农村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引导中,1、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民的利益,才能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真正调动农户积极性;2、应引导农户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3、应提高农户在经济生活中风险和法律意识;4、农村基层经济管理应当提高透明度,加快制度化和法制化步伐;5、积极支持农户的非农经济发展。
Select
目次
吉泰盆地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向相互关系的研究
梁志武, 张红旗
1998, 20(7): 8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研究了吉泰盆地1950年-1985年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之后认为,吉泰盆地具有较典型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特征,城市化进程缓慢;人口增长以自然人口增长为主,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形式出现;政府政策与人口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较重要的两个驱动力,由它们引起的诸如毁林、水土流失等环境退化,还可在政策的干预下得到控制和一定程度的恢复。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