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8年, 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1-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赵士洞
    1998, 20(1): 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刊词
  • 目次
    封志明, 孙鸿烈
    1998, 20(1): 3-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的形成、深化、质量特征与时空规律性,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资源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时空规律性;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揭示资源特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践与应用。资源系统的地域性、整体性、全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区域性、综合性、国际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从自然评价走向社会经济分析,以合理化为核心的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半定量研究,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从常规手段走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
  • 目次
    陈百明
    1998, 20(1): 1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形成和发展资源科学,应使其在学科体系中得到认可,本文从必要性、难点与有利条件、具体建议等3方面阐述了设立“资源科学”的想法。
  • 目次
    谷树忠
    1998, 20(1): 16-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经济学是资源科学中最富活力且仍在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它是边缘性学科,是典型的公共或政府经济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在经济科学和资源科学体系中均占重要地位。资源经济学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和动态发展的哲学思维,注重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伦理思维,问题导向性的逻辑思维,以实证分析、规范研究和合理预期为特征的经济学思维。资源经济学具有以最优耗竭理论、稀缺理论、产权理论、代际分配、核算理论和资源效率至上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资源经济学将朝着市场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 目次
    罗天祥, 赵士洞
    1998, 20(1): 23-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国内外生物生产力区域尺度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评述。生产力机理模型是当前生产力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而区域尺度转换是全球变化模型研究的关键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植被叶面积指数是进行空间尺度拓展的连接点,而且叶面积指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结果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 目次
    姜文来
    1998, 20(1): 3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价值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影子价格模型、边际机会成本模型、供求价格模型等水资源价值模型各有优缺点,但均没有完全解决水资源价值问题。水资源价值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为此,本文提出了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该模型由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I)和水资源价值(价格)计算(II)两部分组成,其中I部分是对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各因素进行模糊评价,综合评价为V;水资源价值WLJ=V·P,P是水资源价格向量,它是通过对水资源的价格上限适当的分割构成,最后以北京为例,对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开展有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符合实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目次
    肖俊城
    1998, 20(1): 4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农业自然资源成为商品的条件。指出并非所有的农业自然资源都能成为商品。同时,联系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针对一些观点提出商榷,并从6个方面概括了农业自然资源作为商品的特性。
  • 目次
    徐琪, 章家恩
    1998, 20(1): 49-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是地上生物的载体和介质,又是地下生物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土壤通过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耕作与管理土壤,防止土壤退化是全球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战略要素。
  • 目次
    林培, 刘黎明
    1998, 20(1): 5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 目次
    张红旗
    1998, 20(1): 62-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县级柑桔土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单要素的方法,致使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以及空间定位精义低等缺点。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适宜度的概念,满足应用计算机进行定量评价的因子量化要求,并运用GIS技术,实现了对县级柑桔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也为其他类型的单作物(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 目次
    傅伯杰, 贺缠生
    1998, 20(1): 7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自建国200多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早期的重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以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本文简要介绍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途径的变化,以期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有所启迪和借鉴。
  • 目次
    董亮, 科洛玛, 王凯雄, 朱军林
    1998, 20(1): 78-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世界非燃料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虽然非燃料矿产有巨大的消耗,但是世界储藏量所而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新矿脉的勘探、采矿和金属回收技术的提高、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限制了一些矿场的开采。在不同发达适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