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综述
焦雯珺, 崔文超, 闵庆文, 张永勋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JIAO Wenjun, CUI Wenchao, MIN Qingwen, ZHANG Yongxun
表2 关于社会可持续性的代表性文章
Table 2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about social sustainability
分类 遗产系统/遗产地 内容/结论 作者
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的指导作用 智利智鲁岛屿农业系统 通过口口相传的传统知识和一代又一代农民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实现对丰富的本地马铃薯品种的保护 Nahuelhual等[25]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农民相互依赖进行鱼苗孵化,将不同颜色的田鱼混合养殖,确保本地田鱼的遗传多样性 Ren等[26]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农民以4:1的比例镶嵌种植嫁接榧树和非嫁接榧树,既获得稳定香榧产量,又保持较高遗传多样性 Zhang等[27]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水资源管理经验,如在山顶种植涵养水源能力强的树种、划定水源林、用材林和寨神林、每年定期修整水渠、制定“刻木分水”制度等,不仅实现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而且保持当地社会长期稳定 Li等[23]
Li等[28]
陕西佳县古枣园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
选育抗旱能力强的作物进行种植、修建节水的灌溉设施、修筑储水和保水工程等水土管理知识与技术,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张永勋等[18]
Sun等[29]
贺献林[30]
传统文化与价值体系的约束作用 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 侗族采用传统的自我管理制度——“款约”来管护森林 刘珊等[31]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当地人制定一系列村规民约和习惯法,惩治破坏水源林和寨神林的行为 Li等[23]
信仰崇拜、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传承,并促进当地社会长期稳定 Yang等[32]
文化通过牵引力使当地人留在遗产地,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从而保持遗产系统稳定性 Zhang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