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遗产系统/遗产地 | 内容/结论 | 作者 | 传统品种适应性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 当地红米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耐贫瘠且抗病能力强,能更好适应高原环境,保证持久生产能力 | He等[14] |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 传统田鱼品种能更好地在稻田中生长,保证遗产系统稳定性 | Xie等[15] | 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 | 不同品种糯禾在特征上差别较大,对多变的山区环境有更强适应性 | 雷启义等[16] | 云南普洱古茶园 | 特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态性程度高达100%,具有更强环境适应性 | 段红星等[17] | 多样化种植方式 | 陕西佳县古枣园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 林林间种、林粮间作、不同作物套种等,不仅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而且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病虫草害发生 | 张永勋等[18] Sun等[19] | 突尼斯加法萨绿洲农业系统 | 传统绿洲是典型的农林复合系统,椰枣与果树、蔬菜、饲料作物的复合种植,对维持遗传资源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 Santoro等[20] | 复合种养模式 |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 田鱼撞击稻秆使害虫落入水中,降低水稻虫害发生率,田鱼啃食稗草,减轻杂草危害 | Xie等[21] | 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 | 鱼和鸭在田间的活动产生更大搅动,对有害生物的生长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鱼和鸭捕食更多田间害虫和杂草,更有效地抑制稻田病虫草害 | 张丹等[22] | 景观结构优化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 “森林-村落-梯田-河流”景观结构利用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有效应对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保证梯田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常年用水需求 | Li等[23] | 梯田景观结构表现出对极端气候极强的适应性,在抵御不同程度的干旱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Sun等[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