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基于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Chang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ource-based and non-resource-based cities
LI Jiangsu, SUN Wei, YU Jianhui
表1 黄河流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PL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生产空间 水田、旱地、其他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其他建设用地(指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
生活空间 城镇用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农村居民点(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农村居民点)
生态空间 有林地(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指郁闭度>40%、高度在2 m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疏林地(指林木郁闭度为10%~30%的林地)、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涂、滩地、沙地、戈壁、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质地、海洋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