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运行、维护与数据质量控制
|
徐自为, 刘绍民, 车涛, 张阳, 任志国, 吴阿丹, 谭俊磊, 朱忠礼, 徐同仁, 马焘
|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of the Heihe integrated observatory network
|
XU Ziwei, LIU Shaomin, CHE Tao, ZHANG Yang, REN Zhiguo, WU Adan, TAN Junlei, ZHU Zhongli, XU Tongren, MA Tao
|
|
表2 观测系统描述
|
Table 2 Description of the observation system
|
|
观测设备 | 观测要素 | 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 | 30~40 m塔,包括6/7层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CO2/水汽浓度梯度、气压、降水量、四分量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红外地表温度、土壤温湿度廓线(上游:16/17层土壤湿度/温度,埋深至3.2 m;中游:8/9层土壤温度/湿度,埋深至1.6 m;下游:9/10层土壤湿度/温度,埋深至2 m)、土壤热通量、平均土壤温度、土壤水势和导热率(6层,埋深至1.2 m,上游阿柔超级站)等 | 自动气象站 | 10 m塔,包括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四分量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红外地表温度、土壤温湿度廓线(7/8层土壤温度/湿度,上游埋深至1.6 m,中、下游埋深至1 m,其中混合林站的埋深至2.4 m)、土壤热通量等 | 积雪自身物理属性观测仪器 | 伽马射线雪水当量仪、积雪属性分析仪(雪深、密度和湿度)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积雪观测系统(雪深)等 | 积雪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观测仪器 | 积雪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观测仪器包括国际上标准的双栅式对比用标准雨量计(降雪量)、涡动相关系统(雪升华)、风吹雪粒子测量仪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