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级划区 | II级区划 | 主要自然资源特征 | 黄-渤海海岸自然资源区 | A类,以基岩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辽东半岛基岩砂砾质(I-1) | 辽宁半岛自然资源多种多样,包括气候、陆地水土地、海洋等资源[43,44] | 葫芦岛-山海关基岩砂砾质(I-3) | 葫芦岛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等资源;山海关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淡水、水产、林果、矿产等资源 | 山东半岛基岩砂砾质(I-6) | 山东半岛海岸带渔业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海盐、旅游、港口、近海砂矿等资源[45,46] | B类,以淤泥质平原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秦皇岛-天津(I-4) | 秦皇岛海岸带水资源、海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天津海岸带拥有水、矿产(金属和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天津北部分区,油气主要埋藏在平原区和渤海湾大陆架)、地热等资源 | 苏东北部(I-7) | 拥有矿产、海岸带生物、海水化学、海涂和海港等资源 | C类,以三角洲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辽河湾(I-2) | 土地面积丰富,滩涂面积广大,是辽宁省荒地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47] | 黄河口(I-5) | 黄河口是世界土地资源增生速度最快的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海盐、水沙、气候资源比较丰富;生物资源蕴藏量较大[41,48] | 东海海岸自然资源区 | A类,以基岩砂砾质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浙东南部基岩港湾淤泥质(Ⅱ-3) | 矿产、滩涂、森林、湿地、渔业、港口、水等资源相对丰富 | B类,以淤泥质平原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苏东南部(Ⅱ-1) | 主要分布有土地、水热、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 | C类,以三角洲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长江口-杭州湾(Ⅱ-2) |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江苏的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6大类14小类),水资源量丰富;杭州湾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港口航道、淡水、水产、旅游、地热等资源[49,50,51] | 东南沿海海岸自然资源区 | A类,以基岩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福州-厦门基岩港湾淤泥质(Ⅲ-1) | 福建海岸带土地、海洋、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厦门海岸带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多,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52] | 广东东部砂砾质海岸带(Ⅲ-2) | 广东东南海岸带土地、旅游、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 | 琼州半岛基岩港湾淤泥质(Ⅲ-4) | 滩涂资源丰富,红树林众多,海底石油丰富
| C类,以三角洲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北部湾三角洲淤泥(Ⅲ-5) | 北部湾滩涂资源丰富,红树林众多,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可观,鱼类、虾蟹、贝类众多,是中国优良的渔场之一 | 珠江口三角洲(Ⅲ-3) | 珠江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滩涂、海盐等资源,“桑基鱼塘”综合经营方式 | 海南岛海岸自然资源区 | A类,以基岩砂砾质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海南岛北部-东-东南部(Ⅳ-1) | 土地、湿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 | D类,以砂砾质平原海岸带为主的二级带 | 海南岛西南部 (Ⅳ-2) | 生物、温泉资源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