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圈 | 包括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新泻县(7县) | 1、灾后复兴后的自立发展; 2、形成防灾先进地区; 3、依托资源优势的交流和产业基地。 | 1、推进福岛地震灾后重建和复兴; 2、构筑防灾和环境先进地区; 3、形成防雪宜居的对流促进型区域; 4、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5、加强与世界的交流(日本海侧和太平洋侧的双向交流); 6、培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 7、强化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
北陆圈 | 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3县)
| 1、打造个性、安全、安心、环境优美和宜居的“紧凑+网络”型区域结构; 2、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3、形成日本海侧的交流合作中枢; 4、促进“对流”,增加人口。 | 1、加强和3大都市圈的合作,成为日本海侧的“对流”据点; 2、强化区域内外的交流和合作。 |
首都圈 | 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神奈川县、山梨县(1都7县) | 总目标:重建由“对流”带来的“活力社会”。 1、打牢安全基础,创造对流,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贡献者和创造新技术、新文化的发源地; 2、打造环境友好、高质高效、世界憧憬的首都圈; 3、实现充分体现区域内各地自然、文化、产业特色的均衡发展。 | 1、构筑“对流型首都圈”——促进由“东京一极集中”向“对流型首都圈“的转变; 2、促进作为超级大都市圈的首都圈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3、强化防灾减灾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基础防灾能力的提升; 4、将城市与农山渔村的交流互动纳入视野的应对多元、复杂的超老龄化社会; 5、以办好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目标,建设更好的首都圈。 |
中部圈 | 长野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5县) | 总目标:建设宜居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世界制造对流据点”。 1、世界最强、最先进的制造产业和技术的全球枢纽; 2、利用磁悬浮中央新干线等高速铁路网络,促进都市与地方的交流合作; 3、强韧应对南海海沟地震等灾害和环境共生的国土。 | 1、形成“世界最强最先进的制造”; 2、成为超级大都市地区的中心和日本增长的引擎; 3、挖掘区域个性和通过对流,促进地方振兴; 4、打造安全、安心和环境共生的区域; 5、强化人才培育和形成多主体的互助社会。 |
近畿圈(关西) | 滋贺县、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 (2府4县) | 1、依托历史文化和创新资源,建设面向亚洲的交流据点; 2、拥有舒适丰富生活的区域。 | 1、形成亚洲门户和日本增长引擎; 2、打造具有世界魅力的日本历史和传统文化; 3、创造舒适丰富活跃的生活环境; 4、保障生产、生活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建设,形成强韧的安全、安心国土; 5、建设人和自然共生的可持续的世界环境先进区域。 |
中国圈 | 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5县) | 1、依靠国内外多样化交流合作谋求发展; 2、增强产业集聚和利用区域资源获得持续经济增长; 3、创造中山区和岛屿的多彩生活; 4、适应新形势的安全、安心的区域。 | 1、依托多层网络和据点城市加速“对流促进型区域”的形成; 2、强化制造业竞争力和观光经济的发展,打造活力区域; 3、推进针对中山区和岛屿等人口减少地区的振兴; 4、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安全安心的国土; 5、打造环境和产业、生活协调的区域; 6、培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 |
四国圈 | 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 (4县) | 1、推进形成“紧凑+网络”的地域结构; 2、跨越区域面向世界,走向辉煌的未来; 3、强化应对南海海沟地震能力等,确保安全、安心的生活。 | 1、提升地方性产业集聚和竞争力; 2、推进体现历史、文化和风土独特性的区域振兴,增强人口吸引力; 3、形成中山区、半岛、岛屿以及城市一体化的充满活力的区域。 |
九州圈 | 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7县) | 总目标:日本增长中心区域和门户。 1、门户九州; 2、活力九州; 3、美丽九州。 | 1、强化亚洲门户功能,促进和亚洲的交流; 2、推进九州内部区域的交流和合作; 3、发展核心产业和振兴特色产业; 4、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 5、确保国土安全、安心,加强自然环境和国土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