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研究进展——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
罗遥, 吴群
|
Research progress on inefficient urban industrial land based on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
Yao LUO, Qun WU
|
|
表1 2007—2016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 |
Table 1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urban industrial land from 2007 to 2016 |
|
时间 | 代表性研究者及文章 | 评价方法 | 评价重点 | 2007年 | 王广洪等[40] |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方法 | 园区用地相对集约度 | 2008年 | 班茂盛等[41] | 改进的土地利用绩效模型 | 效率综合评价 | 2009年 | 吴一洲等[42] | 空间相关分析法、GIS技术 |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2010年 | 马琳[43] | DEA模型 | 郊区土地利用效率 | 2011年 | 鲁春阳等[44] | 改进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 | 土地利用效率与障碍 | 2012年 | 周晓飞等[45] |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熵权法 | 土地利用效率障碍诊断 | 2013年 | 李灿等[46] | 熵权TOPSIS模型 | 土地利用效率关联分析 | 2014年 | 李伦等[47] | 索洛残差法 | 工业用地相对效率 | 2015年 | 陈伟等[48] |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 工业用地利用损失与效率 | 2016年 | 张雄等[49]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企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