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特征综述
黄姣, 李双成

A review of change i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in metropolitan areas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Jiao HUANG, Shuangcheng LI
表2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七类多功能农业模式的特征、功能及发展趋势
Table 2 The characteristics, multifunctionality and trends of the seven types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metropolitan areas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城镇化适应类型 农业模式 经营主体 主要特征 实例 主要功能 发展趋势
农户自主
适应模式
农家乐 农户 向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农事体验、观光、游憩、住宿等 成都郫县和龙泉驿区农家乐[47];北京郊区民俗村[48]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游憩和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 外来投资经营者比重增加,向旅游企业、度假村转变
政府和企业推动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组织 企业+专业化组织+
农户
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 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北京平谷区农业产业化组织[49] 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城市食品安全 追求安全、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增加观光、采摘等旅游活动
农业科
技园
政府+科研机构+企业 以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为主导,辅以农产品集约生产和销售、观光、休闲和采摘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陕西咸阳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0],四季青果林所樱桃观光园[51] 促进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农业科普、教育等服务 与观光、休闲、采摘等服务活动衔接,向综合型农业园区发展
农业主题
观光园
政府+
企业
以农业观光、休闲活动为主导,附加农产品生产和循环农业科技的研发、示范等 广东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52],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53] 提供农业观光、休闲、农事体验、农业教育和有机农产品,增加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园区科技水平,增强示范作用,向综合型农业园区发展
政府主导的保障公共利益的模式 农业公园 政府 基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景观,开放式的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社交、教育和康体服务或空间 浙江湖州莫干山红枫农业休闲园[54],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稻田[55] 提供农业景观、游憩、社交和锻炼场所、农事教育与体验和一定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 融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生态涵
养农业
政府+
农户
发展农林间作、草畜业、林菌、林禽等保护性耕作模式,控制农业污染,开展有限制的生态旅游 北京门头沟、平谷、怀柔等生态涵养区[56,57] 提供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提供有机农产品、景观、休闲空间等 通过生态补偿、有机农产品销售或生态旅游的开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
消费者推动的合作型模式 社区支
持农业
消费者
+农户
新鲜农产品配送,提供土地供市民租种 北京小毛驴市民
农园[58]
提供农产品供应、农事体验、教育,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就业 主要功能类型不发生变化,提高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