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综述
梁姗姗, 杨丹辉

A review of mine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Shanshan LIANG, Danhui YANG
表3 矿产资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演进交互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
Table 3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iner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evolution
研究方法 具体思路 优势 不足
因素分解法 指数因素分解法(IDA)和结构因素分解法(SDA)。将能源消费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按照三次产业分解得到因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进而解析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研究能源矿产消费变动的影响因素方面成就显著 指数因素分解法运用宏观经济数据,难以体现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数理经济分析法 将资源作为要素投入引入演化的生产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和线性Logit模型集中于定量分析不同类型能源矿产资源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时代交叠(OLG)模型则构建经济增长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模型,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资源消费的平衡路径方程,改进的戴蒙德模型以微观视角研究资源消费与人均收入,间接讨论与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分析能源矿产资源消费的数量关系方面成就显著 在揭露资源消费规律和与其他因素相关的实质研究应用价值方面有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分析法 采用的计量工具主要有:面板数据模型、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回归模型与因果关系检验、通径分析、多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平滑过渡模型(STR)等 以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机制作为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将经济理论和客观事实有机结合 追求大样本和数据须服从典型分布规律等固有弱点和强假设缺陷
信息熵理论 通过定义能源结构信息熵,描述能源消费结构的有序度或复杂程度,揭示其动态演变规律。依据能源消费结构的均衡度和优势度,描述各能源种类之间质量的差别和结构格局 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适用于国家、区域、城市层面以及企业和家庭等微观领域 须在系统内研究各要素的结构演变规律
灰色关联分析法 运用其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 适用于动态历程分析,对样本量及是否规律无要求,有助于克服数理统计方法追求大样本和数据须服从典型分布规律等固有弱点和强假设等缺陷 在对指标的最优值进行确定时的主观性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