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农地整治 项目建后 管护绩效 | A1财务层面(0.153) | B1投入 (1) | C1管护资金投入充足程度 (3) | 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的资金投入是否充足,以保障管护主体采取各项必需的管护措施进行有效管护 |
| | C2管护劳力投入充足程度(6) | 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的劳力投入是否充足,以保障管护主体采取各项必需的管护措施进行有效管护 |
| | B2产出 (2) | C3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程度 (26) | 实施建后管护措施,农户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程度 |
| | C4粮食产量的增加程度(28) | 实施建后管护措施,农户粮食产量提高程度 |
| A2顾客层面 (0.181) | B3土地平整工程(4) | C5农户对田块平整工程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27) | 田块是否平整,田块表层土是否被挖损和压占,田面是否能正常种植粮食作物 |
| | | C6农户对田埂修筑工程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22) | 田埂与田坎是否被挖损或破坏,田埂与田坎是否能正常行走及保水保肥 |
| | B4灌溉排水工程 (1) | C7农户对塘堰、灌溉泵站、渠道、机井等灌溉设施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19) | 塘堰、灌溉泵站、渠道、机井等灌溉设施是否被盗,是否淤积堵塞,是否破损,是否能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 |
| | | C8农户对排涝泵站、排水沟等排涝排水设施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15) | 排涝泵站、排水沟等排涝排水设施是否被盗,是否淤积堵塞,是否破损,是否能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 |
| | B5田间道路工程(3) | C9农户对机耕道、机耕桥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23) | 机耕道、机耕桥是否被挖损、压占,是否被损坏,能否正常通行并发挥功能 |
| | | C10农户对人行道、人行桥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25) | 人行道、人行桥是否被挖损、压占,是否被损坏,是否能正常通行并发挥功能 |
| | B6村庄整治工程(2) | C11农户对村庄内部工程设施的结构完好性、功能发挥的满意程度(20) | 村庄内部道路、排水沟(管)、塘堰、晒场等工程设施是否被破坏,能否正常使用并发挥功能 |
| | | C12农户对村庄内部环境的满意程度(17) | 村庄内部污水是否漫流,塘堰沟道是否发臭,垃圾是否到处乱堆,房前屋后是否杂乱无章 |
| A3管护制 度与流程 层面 (0.529) | B7管护环境 (1) | C13内部管护制度是否完善有效(4) | 是否有规范统一、正式成文的建后管护内部规章制度 |
| C14外部监督制度是否完善有效(2) | 是否有规范统一、正式成文的建后管护外部监督制度 |
| | C15政策制度宣传是否到位 (1) | 是否将内部管护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进行宣传,农户是否有途径了解各项制度 |
| | B8管护主体 (3) | C16管护主体是否明确(13) | 是否有明确的管护主体 |
| | C17管护人员是否明确(5) | 是否有固定的管护人员 |
| | | C18农民参与是否积极(14) | 农民是否积极参与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工作 |
| | B9管护任务 (4) | C19管护对象是否明确(24) | 是否有明确的管护对象(不同地区农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工程设施不同,管护对象也不同) |
| | | C20管护目标是否明确(18) | 是否有明确的管护任务及目标 |
| | B10管护措施 (2) | C21巡查的及时性与有效性(7) | 对项目区进行巡查的频率是否合理,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工程设施存在的各种隐患 |
| | | C22劝阻的及时性与有效性(12) | 能否在第一时间对各类人为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进行规劝和制止 |
| | | C23修复的及时性与有效性(9) | 能否对各类损坏的工程设施进行及时修复,能否保证工程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性 |
| | | C24调处的及时性与有效性(16) | 是否能在第一时间调处各类纠纷,是否能有效修复关系并重新建立良好的秩序 |
| A4学习与 成长层面 (0.138) | B11管护组织 (1) | C25组织结构完善程度(10) | 管护组织在实施建后管护过程中不断完善组织构建的程度 |
| C26管护制度改进程度(8) | 管护组织在实施建后管护过程中不断改进管护制度的程度 |
| B12农民(2) | C27参与意识提升程度(21) | 农民参与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的意识是否得到提升 |
| | | C28管护技能提升程度 (11) | 农民的管护技能是否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