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 用指标 | 水资源开发 利用率 | 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 用水总量/水资源总量100% | 该指标值是一个倒U型曲线,通常不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 |
| 有效灌溉 面积占比 | 反映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 关系 评价农业供水保障效率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 为提高农业供水保障率,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人均用水量 | 反映每一用水人口的用水程度 评价人均用水效率 | 用水总量/人口总数 | 该指标值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常是城市大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小于经济发达地区。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指标值越小,体现人均用水效率越高 |
| 农田灌溉 亩均用水量 | 反映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 关系 评价农业用水效率 | 农田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 | 该指标值与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在农业种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指标值越小,农业用水效率相对越高 |
| 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 | 反映水资源利用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评价工业用水效率 | 工业用水量/工业增加值 | 为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 万元GDP 用水量 | 反映水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评价总体用水效率 | 用水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 为提供总体用水效率,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水环境 保护指标 | 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 | 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 水功能区三类以上水质比例 | 为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省界断面 水质达标率 | 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水体环境质量状况 | 省界断面三类以上水质比例 | 为提高水体环境质量,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COD排放总 量及削减率 | 反映水资源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水污染物COD排放量的削减状况 | (本年COD排放量-上一年COD排放量)/上一年COD排放量100% | 该指标值是在确定流域尺度的削减量后,根据各行政区域的排放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进行行政协调综合确定。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水污染物削减率,COD排放总量越小越好 |
| 氨氮排放总 量及削减率 | 反映水资源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水污染物氨氮排放量的削减状况 | 本年氨氮排放量-上一年氨氮排放量)/上一年氨氮排放量100% | 为提高水污染物削减率,氨氮排放总量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 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 | 反映水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评价总体废水排放效率 | 废水排放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 为提高总体废水排放效率,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 城镇生活 污水集中 处理率 | 反映水环境保护与国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评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 | 为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工业废污水 排放达标率 | 反映水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评价工业废水治理效果 | 工业废污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污水排放总量100% | 为提高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水生态 修复指标 | 地下水用水 量占总用 水量比例 | 反映地下水利用程度 评价地下水开采控制效果 | 地下水用水量/用水总量100% | 地下水开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必须加强地下水开采控制,不超过国际标准利用地下水的极限值40% |
| 生态用水量 占总用水量 比例 | 反映生态用水的满足程度 评价维持水生态环境功能效果 | 生态用水量/用水总量100% | 为提高维持水生态环境功能效果,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率 | 反映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评价水生态治理效果 |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水土流失面积100% | 为提高水生态治理效果,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水灾害 防治指标 | 水灾害成 灾率 | 反映水利防灾减灾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评价防御水灾害的实际效果 | 水灾成灾面积/水灾害面积100% | 为加强水灾害防御效果,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 旱灾害成 灾率 | 反映水利防灾减灾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评价防御干旱灾害的实际效果 | 旱灾成灾面积/旱灾害面积100% | 为加强干旱灾害防御效果,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与评价结果负相关 |
| 堤防保护 人口比例 | 反映水利防灾减灾与国民生命安全的关系 评价堤防对国民的综合保护能力 | 堤防保护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 为加强堤防对国民的综合保护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
| 除涝面积 比例 | 反映水利防灾减灾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评价除涝能力的高低 | 除涝面积/洪涝面积100% | 为提高除涝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越好,与评价结果正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