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避暑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of summer tourism base in China
YANG Jun,ZHANG Yongheng,XI Jianchao
表1 避暑旅游基地指标评价体系
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mmer tourism base
目标层 领域层(权重) 因素层(权重) 具体说明
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综合指标








气候旅游
资源指标(0.671)
森林覆盖率(0.057)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区域面积](以地级市为单位)
气候舒适度(0.413) 根据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UTCI舒适度指数算出各地区气候舒适度指数
海拔高度(0.094) 利用DEM数据对夏季平均气温进行差值分析得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分布
空气质量(0.107) 空气质量指数(AQI)年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AQI达标天数]/366其达标比例越大,因子赋值越高
旅游产业
发展指标
(0.216)
旅游景区景点个数(0.079) 国家4A及5A级旅游景分布个数,市级行政区内景区数量越多,因子赋值越高
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水平
(0.072)
旅游收入水平用区域旅游总收入总和表示;旅游接待人次用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表示,旅游收入水平和接待人次值越高,因子的赋值越高
旅游发展
潜力指标
(0.113)
经济水平(0.065) 经济水平用城市人均GDP水平及增长速率表示,经济水平越高,因子赋值越高,[经济发展水平]=f([人均GDP],[GDP增长率])
周边城市群规模和等级(0.037) 所在地区周边组成城市群的城市数量和城市等级,城市群等级越高,因子赋值越高
区域人口规模(0.041) 区域人口规模用城市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量]/[土地面积]
交通密度(0.0635) 交通密度用交通便捷程度表示;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因子赋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