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及起步区方案比选研究
    姜鲁光, 吕佩忆, 封志明, 刘晔
    2017, 39 (6):  991-998.  doi: 10.18402/resci.2017.06.01
    摘要 ( )   HTML ( )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入分析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的现状空间特征,对于推进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时相Landsat-TM/ETM+/OLI遥感数据解译,分析了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并重点研究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和耕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提出了雄安新区起步区的三个可能备选方案,并分析了其各自利弊。研究表明,雄安新区土地呈“六田、二建、一水、半分林”特征;现状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较大;耕地质量及其利用强度的空间差异显著,容城、安新耕地质量好,复种指数高,分别达1.92和1.87,雄县耕地质量较差,复种指数明显偏低,仅为1.32。综合考虑起步区的相对完整性、未来发展的可拓展性、与周边县市的兼顾性和防洪安全性,统筹权衡优质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征收拆迁成本等因素,本文建议以位于容城东部与安新、雄县交接处的“中方案”作为起步区的优先方案。针对新区建设需要大量占用土地的现实需求,本文建议优先通过农村(含乡镇)集体建设用地的征收与节约集约利用解决;新区建设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建议优先安排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尽量保护优质高产耕地;建议合理确定土地征收与征用时序,分类施策,优化土地资源管控。同时指出,雄安新区大部分地势相对较低,新区规划、选址和建设需要高度关注防洪排水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山区农村衰落的特征及诊断——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冉逸箫, 张凤荣, 张佰林, 周建, 李超, 谢臻
    2017, 39 (6):  999-1012.  doi: 10.18402/resci.2017.06.02
    摘要 ( )   HTML ( )   PDF(1361KB) ( )  

    自然资源禀赋差,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山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山区也因此成为人口和产业离心区、生态脆弱区。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选取典型村,采用参与式评估、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贫困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揭示农村衰落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村衰落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升高,耕地向林草地转变;同时,耕地面积萎缩、聚拢,细碎化程度降低;伴随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率低,经历由单一到多样,再单一的衰减过程,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位严重;②研究区农村衰落的原因包括农业生计资源匮乏、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聚居分散和城乡比较效益大、农民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农业政策实施难度大;③建立以人口流失率、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宅基地萎缩率和耕地变化率4个衰落指标为主的农村衰落诊断方法,诊断表明,研究区农村衰落主要发生在边远山区,距离城镇近、区位优越的农村未表现出衰落。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和扶贫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依靠山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引导人口外迁为主,撂荒耕地择优流转,而复垦未来必然衰落的农村居民点,肯定造成过程性浪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五量”协同模型的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调控
    曲衍波, 张勇, 李慧燕, 高宇
    2017, 39 (6):  1013-1025.  doi: 10.18402/resci.2017.06.03
    摘要 ( )   HTML ( )   PDF(1333KB) (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深刻认识其过程性内涵、特征及变量关系,对于创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五量”协同概念模型,界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总量规模(T)、增量效应(I)、质量弹性(Q)、存量潜力(S)、流量效率(F)”五位一体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加权求和、多边形面积求算与障碍因子诊断的综合测法,通过山东省17地市实证分析,提出了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五量”协同调控方法与对策。结果显示:①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TIQSF分值整体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分别为19.81%、18.23%、21.13%、20.84%和16.78%,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局地相似性;②建设用地综合集约度分值为2.05~7.77,对应“五量”分值的协调性逐渐提升,但“极值互补”集簇现象更为明显;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五量”障碍因子具有较强的区域主导性和相似性,在总量规模和增量效应方面表现为单因子强势影响,在质量弹性、存量潜力和流量效率方面则表现为双因子均衡影响;④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核心在于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规模,应沿着存量优化、减量增效和质量提升的路径,逐渐降低年度增量计划,实现规划总量控制的目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工业园区为例
    施建刚, 徐天珩
    2017, 39 (6):  1026-1036.  doi: 10.18402/resci.2017.06.04
    摘要 ( )   HTML ( )   PDF(895KB) ( )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②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效率变化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贡献其次,而技术进步变化拖累,说明技术改进的薄弱是影响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③通过对5年间土地利用DEA无效工业园区的要素投入产出改善途径与潜力分析,发现以税收收入与工业产值不足为核心的有效产出不足为各工业园区DEA无效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各工业园区应在保持投入规模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工业技术效率,同时完善转型升级期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与税收制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能源地缘政治研究进展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2017, 39 (6):  1037-1047.  doi: 10.18402/resci.2017.06.05
    摘要 ( )   HTML ( )   PDF(1002KB) ( )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在地缘要素、能源综合性、经济、能源安全和尺度等研究视野略显偏窄。鉴于此,本文对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点思考,未来研究应在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更加重视,在大数据、模型化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加强。网络化、地缘环境、新能源、石油结算货币将成为研究新趋向,多种能源的综合性分析应得到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在中微观尺度研究应受到重视,全球能源治理将成为政策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I-GA-NN融合的区域能源安全外生警源分级预警研究
    胡健, 孙金花
    2017, 39 (6):  1048-1058.  doi: 10.18402/resci.2017.06.06
    摘要 ( )   HTML ( )   PDF(1823KB) ( )  

    区域能源安全预警研究对于解决中国现阶段区域能源安全突发事件频现问题,保障区域经济与区域安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区域能源安全外生警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能源安全事件案例收集及整理,构建了能源安全外生警源预警指标和数据集。融合模糊积分(Fuzzy Integral)、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等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区域能源安全外生警源分级预警的FI-GA-NN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模糊积分方法评估出区域能源安全外生警源样本分级预警的期望值,然后利用训练样本对遗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对外生警源测试样本进行分级预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①利用FI-GA-NN模型对外生警源训练样本(1999-2006年)进行拟合训练,模型收敛速度快,训练到第717步时,模型误差平方和小于期望值。经过大约60代的搜索后模型的拟合度趋于稳定,模型训练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较接近;②利用FI-GA-NN模型对能源安全外生警源测试样本(2007-2015年)进行分级预警,预警准确率较高,能有效提高区域能源安全外生警源预警的正确性,降低预警风险,模型体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2015年中国城市矿产政策的文献量化研究
    姚海琳, 向艳芳, 王昶, 耿红军
    2017, 39 (6):  1059-1070.  doi: 10.18402/resci.2017.06.07
    摘要 ( )   HTML ( )   PDF(3924KB) ( )  

    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其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市矿产产业作为各国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产业政策在推动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系统搜集1987-2015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布的城市矿产相关政策,运用政策文献量化分析法,从发文年度、发文主体、政策工具、政策作用对象四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对77份政策文本进行内容量化和文献计量分析,在揭示中国城市矿产政策的总体特征和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指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从发文年度分析,城市矿产政策数量上呈持续增长态势,政策具有明显阶段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从发文主体分析,政策效力层次偏低,政策主体涉及部门较多,缺乏总领导、协调部门;从政策工具分析,多以规制型政策工具为主,经济激励型、社会型政策较少;从政策作用对象分析,尚缺乏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系统政策设计。本文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产油国经济增长与石油生产和贸易的动态关系研究
    孔含笑, 沈镭, 钟帅
    2017, 39 (6):  1071-1083.  doi: 10.18402/resci.2017.06.08
    摘要 ( )   HTML ( )   PDF(2840KB) ( )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在区域合作中尤为重要。基于互惠互利原则,本文对沿线产油国的经济增长与石油生产和石油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目的是揭示各国经济增长与石油供需之间的作用机理,寻求兼顾中国与沿线各国石油资源贸易的合作策略。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产油国的经济增长、石油产量和石油贸易量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21个产油国的经济增长、石油生产、石油贸易三者间的动态趋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个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存在三种明显不同的模式,即循环因果关系(三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接替性循环变化)、互为因果关系(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一种或两种显著的双向交替变化)和单向因果关系(两种变量之间仅存在一种显著的先后变化)。结合中国国情和模型检验结果,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策略,即:采用石油贸易合作,人才、技术资源输出等方式,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产油国的石油资源贸易;重点加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带和新亚欧经济带的建设,并制定优先合作策略,有利于缓解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压力,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分析
    郭湘宇, 吴正方, 杜海波, 王雷, 杨满根, 陈志彪
    2017, 39 (6):  1084-1098.  doi: 10.18402/resci.2017.06.09
    摘要 ( )   HTML ( )   PDF(1290KB) ( )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点值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尺度上,福建省极端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SDIIR50mm和CWD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在1994年左右、1995年左右和1998年左右;各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着2~3a、6~8a的短周期和10~12a的中周期;②在空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PRCPTOT变化趋势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小;③随着季节变换,影响或登陆福建省台风数、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引发明显的环流季节变化对福建省极端降水产生重要影响,福建省在850hPa和1000hPa位势高度差值均存在负的低值中心,有利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为未来福建省的极端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福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估、决策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影响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2017, 39 (6):  1099-1116.  doi: 10.18402/resci.2017.06.10
    摘要 ( )   HTML ( )   PDF(9723KB) ( )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耗水强度从107万m3/km2增加到2010年的166万m3/km2,耕地耗水强度从51.90万m3/km2增加到57.50万m3/km2,草地与未利用地耗水强度分别从43.91万m3/km2、46.78万m3/km2变化到50.93万m3/km2、49.39m3/km2。低耗水强度的用地结构向高耗水强度用地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和耕地耗水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黄淮海平原区各流域地下水蓄变量减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中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张月, 潘柏林, 李锦彬, 顾阿伦
    2017, 39 (6):  1117-1126.  doi: 10.18402/resci.2017.06.11
    摘要 ( )   HTML ( )   PDF(1149KB) ( )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且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用水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全国分为八大经济区域,建立约化模型,验证不同特征的工业用水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用水发展水平符合EKC特征,人均工业用水与人均GDP存在着“倒U”型关系。拐点的出现主要由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均工业用水拐点不同。工业用水EKC曲线的研究对协同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研发前沿技术等方法,使工业用水EKC转折点的尽早实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旱轮作模式和灌溉方式对西南地区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2017, 39 (6):  1127-1136.  doi: 10.18402/resci.2017.06.12
    摘要 ( )   HTML ( )   PDF(715KB) ( )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眼动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以大学生对宏村旅游景观图片的眼动实验为例
    郭素玲, 赵宁曦, 张建新, 薛婷, 刘培学, 徐帅, 许丹丹
    2017, 39 (6):  1137-1147.  doi: 10.18402/resci.2017.06.13
    摘要 ( )   HTML ( )   PDF(2968KB) ( )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主体建筑物、独特的景观元素或景观元素交界处;②客观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重、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及眼跳时间比重与主观调查问卷得出的景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③构建景观视觉质量的眼动评价模型,计算可得宏村四类景观的视觉质量值分别为:聚落景观5.99、生态景观5.98、农业景观5.96、文化景观5.90,模型显示注视频率越大,观看时间越长(注视时间比重越小),则旅游景观视觉质量评价越高。本研究以旅游景观为例,运用实测数据探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霾影响下旅京游客风险感知与不完全规避行为分析
    张爱平, 虞虎
    2017, 39 (6):  1148-1159.  doi: 10.18402/resci.2017.06.14
    摘要 ( )   HTML ( )   PDF(1051KB) ( )  

    关注雾霾污染旅游目的地到访游客的心理及外显行为,以感知风险理论为指导,在构建出游风险感知与不完全规避行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解析风险维度,并结合理论框架构建风险感知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揭示出游风险感知与不完全规避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①雾霾带来的出游风险涉及四个维度内容,游客对身体风险、功能风险感知强度最高;②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风险感知的影响效应呈现身体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成本风险的格局;③游客群体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以出游目的实行群体划分下,风险态度及不完全规避行为呈现显著差异。研究有助深入了解游客对目的地环境变化的应对决策与行为响应,并为目的地危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费用区间法的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评估
    孙宝娣, 崔丽娟, 李伟, 康晓明, 张曼胤, 潘旭, 平云梅
    2017, 39 (6):  1160-1170.  doi: 10.18402/resci.2017.06.15
    摘要 ( )   HTML ( )   PDF(1201KB) ( )  

    湿地的休闲旅游服务功能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环境教育、视觉享受的场所,而且旅游的收入能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对滨海湿地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科学地评估和量化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获得辽宁省2014年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本文以辽宁省6个典型滨海湿地:盘锦红海滩湿地、锦州凌河口湿地、大连斑海豹湿地、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葫芦岛龙湾滨海湿地和营口西炮台湿地为代表,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核算旅行费用(包括旅行费用支出和旅行时间成本)和消费者剩余两方面的价值,计算出每个典型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休闲旅游价值,再根据辽宁省沿海6市的滨海湿地总面积,最终对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为201.84亿元。其中,大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最高,为85.70亿元,占全省滨海湿地旅游价值的42.46%;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的值依次减小,分别为29.03亿元、27.49亿元、25.48亿元、20.94亿元;锦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为最低,为13.20亿元,仅占全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的6.54%。评估结果可作为辽宁省滨海湿地旅游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保健旅游对游客亚健康改善的感知研究
    郑群明, 刘嘉, 朱岩, 钟林生
    2017, 39 (6):  1171-1181.  doi: 10.18402/resci.2017.06.16
    摘要 ( )   HTML ( )   PDF(987KB) ( )  

    深度挖掘森林资源的保健价值,发展森林保健旅游,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状态。选取海南尖峰岭、湖南大围山和江西庐山的过夜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森林保健旅游体验量表和森林保健功效感知量表的基础上,对301份正式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森林保健旅游的三大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保健设施,森林保健旅游的三大保健功效为身体健康恢复、心理状态调整、社会关系改善。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发现健康旅游者对“生态环境体验→身体健康恢复”、“保健设施体验→社会关系改善”两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旅游者对“自然景观体验→身体健康恢复”、“自然景观体验→心理状态调整”、“自然景观体验→社会关系改善”、“生态环境体验→身体健康恢复、生态环境体验→心理状态调整”、“生态环境体验→社会关系改善”、“保健设施体验→身体健康恢复”七条路径感知显著,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基于此,提出了三点森林保健旅游管理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沿海11省市的面板门槛效应回归分析
    王波, 韩立民
    2017, 39 (6):  1182-1193.  doi: 10.18402/resci.2017.06.17
    摘要 ( )   HTML ( )   PDF(1623KB) ( )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素配置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本文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探究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为推动中国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海洋第二产业占GOP比重在越过门槛值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结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重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效应,会制约海洋经济发展。②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引起了海洋资本、海洋劳动力和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并呈现阶段性特征。传统海洋投资结构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但越过门槛值后,将会抑制海洋经济增长;海洋劳动力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均比较显著;海洋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依赖,更多的需要智力支持而非单纯的体力供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农户发展受限视角的江夏区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杨欣, 张晶晶, 高欣, 蔡银莺, 张安录
    2017, 39 (6):  1194-1201.  doi: 10.18402/resci.2017.06.18
    摘要 ( )   HTML ( )   PDF(664KB) ( )  

    农田承担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为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对基本农田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制度,造成了管制区内外在发展机会和经济、社会福利方面的一系列不均衡,引发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环境公正和社会公平。本文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农户从事生产限制的“九不准”出发,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根据问卷调研结果,运用期望函数计算基于农户发展受限视角的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①江夏区有64.48%的受访农民对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认知程度还处在较为浅层的阶段,近半数农户对限制其从事农业生产限制的“九不准”条例的具体内容认知程度较低;②运用期望函数计算得到受访农户的年均基本农田发展受限损失额度为9116.47元/hm2,受限损失额度与农户是否兼业和农户家庭纯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关系;③受访农户的基本农田发展受限损失为基础,确立江夏区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为9116.47元/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ARR模型的油价冲击与中国基础工业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郭名媛, 王娜
    2017, 39 (6):  1202-1211.  doi: 10.18402/resci.2017.06.19
    摘要 ( )   HTML ( )   PDF(676KB) ( )  

    21世纪初期,原油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的巨幅波动,中国原油消费量同时逐年上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关注热点。基础工业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六大基础工业的发展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研究原油价格对中国基础工业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采用CARR模型和CCF检验法,研究了2005年1月4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间油价冲击与中国六大基础工业的信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①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机械、基础化工、煤炭、石油石化六大基础工业均显著地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②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机械、基础化工与原油价格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和方差溢出效应;③对于煤炭行业,存在由原油市场到煤炭行业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和单向方差溢出效应;④对于石油石化行业,存在由原油市场到石油石化行业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和双向方差溢出效应;⑤从10个滞后阶数的显著性水平分析,中国基础工业与原油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并不是十分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行业经济产出对气象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孙鉴锋, 王冀, 何桂梅, 陈志泊, 王建新
    2017, 39 (6):  1212-1223.  doi: 10.18402/resci.2017.06.20
    摘要 ( )   HTML ( )   PDF(2983KB) ( )  

    本文利用2002-2013年经济和气象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各行业经济产出对气象因素变化的敏感性。通过改进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这一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了气象因素变化和行业经济产出之间的数量因果关系;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北京市的行业经济-气象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得到了北京市各行业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排名。即,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对气象条件变化表现出高敏感性,而农业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最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建筑业(0.4995)、批发与零售业(0.4176)、金融业(0.29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2806)、工业(0.2799)、住宿和餐饮业(0.2710)、卫生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269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2607)、农业(0.2537)。通过度量行业经济对气象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大小,有利于北京政府理解这些影响并科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格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岭回归获得的结果更加符合北京市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汪久文教授新书《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
    刘钟龄, 胡春元
    2017, 39 (6):  1224-1226. 
    摘要 ( )   HTML ( )   PDF(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