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5-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吕国平
    2001, 23(3):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观问题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所谓资源观,指的是人们对资源问题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一切与资源的探索与评价、规划与配置、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工作,都受着资源观的显著或潜在的影响,不同的资源观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带来不同的效果。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新的资源观。在此,主要讨论资源的时代观、地位观、辩证观、系统观、层次观、发展观、开放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制观等10个资源观,用以阐述对资源问题的基本看法。
  • 目次
    高志刚, 郎一环, 王礼茂
    2001, 23(3): 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空间上,从地表向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从陆地向大陆架、深海和远洋发展:2、种类上,从天然食物、农业资源向工业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发展;3、从单一利用向多用途综合里利用发展;4、能源利用上,向环保和持续利用趋势发展,即从传统能源系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转变。资源开发利用对资源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其正效应是人类对资源系统认识的深化,资源内含和外延的扩大,自然资源利用数量增长速率的下降,由此而引起的环境负面效益减小;其负效应主要是资源开发深度、广度加大所造成的对生态及人类自身的影响。为了使资源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演化,需要强化宏观调控:一是世界各国都应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二是发展知识经济,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知识创新体系。
  • 目次
    陈屹松
    2001, 23(3):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励机制是促使人们按一定目标行动的手段。产权制度所包含的激励机制对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权力结构不完善,中国现行产权制度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微观经济活动的激励作用不足,存在着进一步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该文在分析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制度诱致性创新和强制性创新的措施建议。
  • 目次
    黄兆良
    2001, 23(3): 1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繁荣,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理性指导也可能会伤害到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文章论述了21世纪人类与自然界将可能面临的新的资源环境问题,如可能受到新旧传染病;以及气候变暖使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的扩大;电磁污染对人类,自然界的危害;还会出现太空污染;网络犯罪;因贫穷悬殊造成社会不稳定等。
  • 目次
    熊利亚
    2001, 23(3): 19-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环境数据仓库是面向资源环境的、综合的、不同时间的、稳定的数据集合,将分散在全国各个部门、不同平台的资源环境数据,经过抽取、转化、集成,建立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仓库,为我国资源环境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资源环境数据仓库中可以设置若干个决策目标主题,根据不同的决策目标过程的,使原数据得到增值和统一,并致力于知识的发展。资源环境数据仓库的实施平台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能支持多种平台和多种数据库,要有基于Internet的决策支持工具和GIS应用工具,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要。
  • 目次
    冉圣宏, 唐国平, 薛纪渝
    2001, 23(3): 2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脆弱生态区是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映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生态环境系统,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是它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全球变化和经济开发活动是对脆弱生态区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两种外界干扰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会严重影响脆弱生态系统的结构,并进而影响到其经济开发活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全国脆弱生态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且其中的北方地区为全球变暖的高敏感区,因此讨论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经济开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及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的影响,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发展并改进的农业生态地带模型(AEZ).评估了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了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经济开发活动的可能影响,并对其适应性特别是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经济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
  • 目次
    张文开
    2001, 23(3): 29-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分析了福建省潮间带滩涂资源的分布和组成物质特征、滩涂围垦的可行性等,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见解。福建省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具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滩涂围垦既可解决目前一些滩涂存在的问题,又可利用围垦开发耕地和发展水产养殖业等,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此外,在全省范围内,可以通过异地围垦开发耕地,解决一些县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 目次
    陈志刚, 黄贤金
    2001, 23(3): 3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城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了2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1991年、1994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1997年与1991年相比,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35%和12.23%,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
  • 目次
    摆万奇, 赵士洞
    2001, 23(3): 39-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变化和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回答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源、驱动力系统内部分力与合力的关系,以及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反馈关系等问题,为土地利用变化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目次
    秦明周, 赵杰, 郑纯辉
    2001, 23(3): 4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修改内梅罗公式,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于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因其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 目次
    安旭东, 陈浮, 彭补拙
    2001, 23(3): 47-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背景,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目标和影响因素,重点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数量、质量、效率3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包括内涵型土地开发模式、立体化土地利用方式、主动型土地保护策略和诱致性土地管理机制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 目次
    崔保山, 杨士峰
    2001, 23(3): 5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自然之肾”,因为它具有水文和化学功能等效益。具体表现在湿地可均化洪水、调节气候、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保持水质、巩固堤岸、补给地下水、提供动植物产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文章从湿地效益评价方法入手,介绍了目前在资源评价中常用的一些方法,然后分析了吉林省5个典型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价值,并将5个效益进行排序,以利于正确管理和合理保护湿地。
  • 目次
    成生魁, 闵庆文
    2001, 23(3): 6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贫困、生态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脱贫致富、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西藏的贫困问题仍较为严重,扶贫开发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侯条件,西藏的生态问题将影响到全国、东亚甚至全球的生态安全。因此,西藏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分析了西藏的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讨论了西藏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和基本思路与途径。
  • 目次
    董锁成, 吴玉萍
    2001, 23(3): 6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西部大开发态势,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如何从学术讨论向付诸于实践,尤其在经济领域如何具体运行这一产业还缺乏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此,该文从西方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角度,通过探讨草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经济本质——实现草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理论上透析草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市场和政府配置草地资源失灵,寻求中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即草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切入点——构建绿色经济制度。以期为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学理论基础,尤其为中国草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 目次
    陈峪, 高歌, 张建敏
    2001, 23(3): 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并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近10a来,汛期气候趋于暖湿,降水变率加大,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 目次
    卢兵友
    2001, 23(3): 78-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物质循环再生和生命周期原理,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黑龙江省肇东市为例,对玉米生命周期过程中主产品和各种副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只要利用合理完成可以实现资源化,不会给环境带来损害。其中产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酒糟废水,通过化学、生物和土壤等多极处理,基本达到达标排放。与此同时,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公司、科研部门和农户的三结合,也为社会创造了近4000个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城市居民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说明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原理是解决目前农业和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有效方法。
  • 目次
    汪林, 于福亮
    2001, 23(3): 8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性的基础,首次在该地区采用三维地下水有限差分模型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补排组构和可利用量。论证和提出用有害盐量取代以往惯用全盐量评价盐害和计算排引比的传统做法,通过水盐均衡计算指出30多年来灌区——直处在脱盐状态。论证和提出了银北灌区各类水量的宏观调控意见,动态模拟计算了不同规划水平年引、排水9套方案,提出了不同地区和采用不同方案引用黄河水量和开发利用地下水量的意见。
  • 目次
    樊雅琴, 何平, 黄艺
    2001, 23(3):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园自然资源现状,尤其是作为生态旅游主体的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就合理开发公园内自然资源以适应旅游的需要,同时保护公园生态系统已达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 目次
    郭东城, 郭晓薇, 华栋, 刘贤德, 刘晓峰, 刘晓燕, 孙存华, 徐金平
    2001, 23(3): 9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柄串珠藻是一种要求水温较低且恒定并适应光强较弱的小型淡水红藻,生存于Ph7.5,夏天水温为17°C ,冬天水温为14°C ,全年水温波动不大,钙含量较高而其它营养盐分含量较低的泉水中。奇光合作用的最适水温为15°C ,光合作用的适宜强光为30μmol/m2.s-50μmol/m2.s,最适光强度为35μmol/m2.s-45μmol/m2.s,40μmol/m2.s光合速率最高峰,为其饱和光强。长柄串珠藻的光补偿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C、10°C、15°C、20°C和25°C的光补偿点分别为4.5μmol/m2.s、5μmol/m2.s、5.6μmol/m2.s、6μmol/m2.s和7μmol/m2.s。呼吸速率在光合速率增大时也升高,且与水温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