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3-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刘燕鹏
    2001, 23(2):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研究认为国际贸易是利用世界资源的主要形式,并应用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详细计算了我国进出口产品中完全占用(或完全消耗)耕地资源的数量。首次提出了我国存在着资源国际贸易逆差,揭示了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内在机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属性,即中国国际贸易的顺差是依靠资源国际贸易的逆差,依靠牺牲紧缺资源而换取的。
  • 目次
    谷树忠, 刘飞龙
    2001, 23(2): 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油是关系国际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在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态势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保障机制:即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相对垄断竞争、适度石油储备制度、石油信息、共享机制、石油贸易机制改革等。
  • 目次
    董锁成, 曲洪敏
    2001, 23(2):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全球各国却为之困扰。如何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焦点。文章在浅析全球尤其中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高峰期的到来而更加严峻的垃圾态势基础上,从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角度,通过探讨垃圾回收利用的资源化潜力,揭示垃圾产生的历史必然;并就中国垃圾产业的建立、组织、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即城市可持续发展找到新的突破点。
  • 目次
    李并成
    2001, 23(2): 17-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辉煌绿洲和石羊河下游绿洲的研究,认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域绿洲总面积的缩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绿洲的转移;由于绿洲水资源的移动和重新分布而导致的绿洲的转移过程,并非绿洲的不断缩小或消失;伴随着这种迁移过程,造成原有绿洲的荒废和新的绿洲的出现,此外发生沙漠化,彼处可能又有新的绿洲的形成,因为绿洲乃水资源作用的产物。只要大的气候环流形势和流域总水量无大变化,则其所发育形成的绿洲总面积就不致发生大的改观。因而所谓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的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和历史依据的。
  • 目次
    葛京凤, 郭爱请
    2001, 23(2): 22-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城镇土地级别和地价发生变化,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必须及时修订。文章以临漳县为例,土地定级采用局部区域与目标级别条件指数对比法,土地估价采用地价动态分析指数法和特点地价法,探讨了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的更新方法。
  • 目次
    卞建民, 吴文业, 张殿发
    2001, 23(2): 2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论述了土地资源开发生态效益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建立了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方面:1、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评价指标;2、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分级综合评价法,即分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研究;生态效益分类评价包括生态结构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生态效益总体综合评价。通过对吉林西部土地开发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反映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合理,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便实用,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 目次
    李晓文, 王连平, 消笃宁
    2001, 23(2):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近年来的景观演变的研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及湿地生境自然演变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影响。详细阐明了作为生境管理措施的生境更新与生境调整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以辽东湾湿地为例,探讨了生境更新与生境调整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体应用。
  • 目次
    王世岩, 杨永兴
    2001, 23(2):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土壤肥力下降,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若干扰情况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在强干扰情况下,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全钾含量上升;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分解度增大,土壤PH值增加,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目次
    姜文来, 罗其友, 唐华俊
    2001, 23(2): 4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资源对农业的约束不断硬化,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诸多矛盾的焦点,2010年缺水量将从现在的400×108m3,1996年-2010年耕地占规模约900×104hm2。摆脱资源困境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以“四个结合,六大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水土高效持续配置战略。“四合结合”:1、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2、开源与节约相结合;3、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4、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结合。“六大体系”:农业资源高效持续配置的1、生产体系;2、布局体系;3、技术体系;4、管理体系;5、保护体系;6、消费体系
  • 目次
    金一栗, 刘俊峰, 易平贵
    2001, 23(2): 46-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秆为原料,用复合添加法制取糠醛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20%硫酸(液固比为2:5:1),加入复合添加剂(I)(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磷酸、重钙等)或(Ⅱ)(主要成分为磷酸、重钙等)添加比例为15%-30%(占原料重量%),常压100°蒸馏2h,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70%-80%,废渣全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 目次
    李会宁, 杨培君, 张宏杰, 赵桦
    2001, 23(2): 49-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青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种子植物146科,1792种,其中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0属,国家保护植物29种;脊椎动物248种,其中国家珍贵保护动物30种。动、植物区系分析表明该区的原始性,南北过渡性以及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复杂性。对该区存在的问题及多种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 目次
    李晓梅, 廖永岩
    2001, 23(2): 5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了 的种类资源及地理分布、资源的价值、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 资源减少的原因,指出了对我国 资源进行保护的必要,提出了保护策略。
  • 目次
    张峰, 张钟宁
    2001, 23(2): 58-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昆虫资源丰富,是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该文丛民间食用昆虫的风俗习惯、食用昆虫的资源和营养价值以及昆虫食品开发4个方面,概述了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目次
    石伟勇, 王云峰
    2001, 23(2): 62-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杀虫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杀虫植物研究已进入到构效关系阶段,该文分析了开发利用途径,并对其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 目次
    姜逢清, 田长彦
    2001, 23(2): 6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新疆典型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这与处于干旱区的农业情势极不相称。该文还针对不同地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状况,提出了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的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途径。
  • 目次
    陈新军, 周应祺
    2001, 23(2): 7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 目次
    段文平, 李红梅, 刘文杰, 张光明, 张克映
    2001, 23(2): 7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侯特征,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各林冠层截流的雾露水总量可达1.36mm,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0.97mm(吸附水0.45mm,流落水0.22mm),中间层截留0.40mm(吸附水0.29mm,流落水0.11mm),下层林冠截留0.28mm,(吸附水0.23mm,流落水0.0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 目次
    冯毓荪, 王建华, 王一谋, 吴薇, 颜常珍
    2001, 23(2): 8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宁夏林地的TM图像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全区有林地面积264084hm2,占全区面积的5.10%,其中有林地42438hm2,占16.07%;灌木林地118397hm2,占44.83%;疏林地75054hm2,占28.42%;其它林地28195hm2,占10.68%。
  • 目次
    黄胜利
    2001, 23(2): 85-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资源的优势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十分重要。该文首先解释了满意度的概念,以及多因子综合评价的一般法则,随后提出了自然资源综合满意度评价模型,并以江西省的土地资源评价作了实例研究。
  • 目次
    刘东民, 于素花, 赵秀生
    2001, 23(2):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某地区农业用水的水价弹性计算、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机制分析,指出价格机制对当地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因此,加强政府干预、消除“政府失灵”是本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对本地区水价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目次
    陈光伟
    2001, 23(2): 9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构成了美国的资源和环境的法律体系。总的来说是它的资源环境立法来自应用和服务,美国的资源立法和管理经历了3各阶段:1、为自由经营阶段;2、为调整兼容阶段;3、为环境超越阶段。除了联邦立法外,还有州的立法,城市的立法,形成纵横交叉的体系。资源与环境的立法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竞争,资源的分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体法律的制定要考虑其目的性、复杂性、公平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公开性,要保护所有利益相关集团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