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1-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傅伯杰, 邱扬
    2000, 22(6):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持续发展与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从下述5个方面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即综合整体性、尺度性(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重点尺度)、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空间镶嵌稳定性、空间格局评价、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与适应性、人类的影响)以及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性。
  • 目次
    李飞, 廖俊国, 刘爱民
    2000, 22(6): 9-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国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从生产、进出口、消费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材供需状况。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中国木材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为此除增加木材进口渠道、扩大进口量外,还应通过实施木材替代战略、积极培育森林资源来解决。
  • 目次
    黄裕霞, 柯正谊, 苏理宏
    2000, 22(6):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编写模型方法无数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方法无数据标准的基本框架和适用的方法无数据管理模型,并研究了基于方法无数据的模型管理模式。本文认为模型方法无数据应当包括标识翻译片、适用领域、模型参数、运行条件、性能、原理、模型实现和管理信息等8个方面的内容。方法无数据可以采用文本文件、关系数据库和面对象数据库管理;基于方法无数据建立构模语言可方便的实现资源与环境应用模型的运行管理。
  • 目次
    高素华, 郭建平, 毛飞
    2000, 22(6): 18-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OTC-1型开顶式室进行了CO2浓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发芽势明显增设,CO2浓度有加速种子萌发的作用。CO2浓度升高对C3作物叶面积、叶干物重增加显著,C4作物增加不明显;随着CO2浓度升高,C3作物叶片气孔密度变小,C4作物(玉米)呈相反趋势;水分胁迫使气孔密度增加;CO2浓度升高,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下降。
  • 目次
    陆琮明, 孙桂菊, 翟成凯
    2000, 22(6): 2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菰[Z.Latifolia Griseb(Turcz)]是木本科菰属(Zinania Linnaeus)4种植物之一,是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我国从周代开始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记载。对中国南四湖、洪湖、洪泽湖、太湖、巢湖、白马湖、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宝应湖的野生菰资源的调查显示,其菰草总面积大约488km2,估计每年菰草和菰米产量分别约是55×104t和1.8×104t。实验室和人群研究表明,中国菰米食用安全、风味独特,未见致突变作用和人体毒副作用;其蛋白质储量达13.2%,蛋白质功效比值达2.75;富含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菰草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钙和磷含量分别是7.4%、2.3%、1.2%、0.49、和0.12%。菰植物的根、茎、叶、果都有多种用途和功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亟待科学、合理、综合地开发利用。
  • 目次
    李龙飞, 刘新山
    2000, 22(6): 2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去20a我国渔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迫切要求在新的渔业法中重新构造现行的渔业权制度。本文阐述了渔业权的概念和渔业权在法律上的特点和涵义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了现行渔业权制度的缺欠,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必须对渔业生物资源和渔业水体实施资产化管理,依据物权法定的原则,依法明确公民和法人取得渔业权的条件,并且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容许渔业权依法自由、有序地流转,才能人口出生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 目次
    代正福, 周正邦
    2000, 22(6): 3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亚热带地区共有93种稀有濒危植物。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禾兰科、棕榈科、金缕梅科4个科植物略占1/3;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31.50%;因生境破坏而受到威胁的植物达82.80%。表明人类干扰是贵州亚热带地区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保护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根据区内的资源现状,可将该区的稀有濒危植物分为5个保护等级,其中10种为优先保护对象。
  • 目次
    王石立, 吴金栋, 张建敏
    2000, 22(6): 36-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DKRZ 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如作物生长季、≥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而且详细分析了2×CO2气候情景下,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如生长秀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如日、≥3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平均气候变化以后,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因此,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 目次
    Ken’ichi UENO2, 杨梅学, 姚檀栋
    2000, 22(6): 4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所得到的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降水量资料,初步分析了1998年7月和8月夏降风降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藏北高原夏季风降水的分布是纬度效应和海拔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7月份降水量的纬度效应要比高度效应明显,而8月份的降水量不但具有一定的纬度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效应。7月∽8月份的降水量主要表现为随纬度的分布特征,但它也受到海拔高度效应的修正,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使得某些测点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地表状况复杂,其上的降水显然应当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简单地区分各因子的作用是较困难的。
  • 目次
    管轶众, 管正学, 王建立
    2000, 22(6):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工程是对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农业、环境、材料等行业。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等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基因工程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全新方法培育出具有物种性能的新型作物和牲畜品种,使农业产生一次新的革命;细胞工程不仅通过细胞融合产生优良杂种,而且使工厂化快速育苗成为可能;发酵工程对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而酵工程是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发展高效益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可使我国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使我国农业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
  • 目次
    董庆超
    2000, 22(6): 5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探讨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计算出孟津县农田潜在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并根据笔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得出土壤含水量桑斯威特算值的修订公式,进而求得孟津县土壤含水量、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亏缺量,归纳出孟津县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和剖面动态特征。
  • 目次
    张军涛, 张文忠
    2000, 22(6): 5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生态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与措施。
  • 目次
    张灵杰
    2000, 22(6): 57-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湾是海水、水盆、邻近陆域及其空间共同组成的综合自然体,处于陆地和海洋之交的纽带部位,在整个海岸的开发利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多用户利益冲突和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的焦点。本文以乐清湾形成的海洋地质地貌与动力沉积环境演变为背景,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剖析了在海湾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分缺损、生态结构成分变化和生态功能失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ICZM是海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本框架是:①建立综合协调的ICZM体制;②制定有权威的ICZM地方法规;③编制区域一体化的海岸带功能区划与开发规划;④建立资源环境和管理信息系统;⑤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⑥调整修订影响海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制度;⑦推进公共参与ICZM的进程;⑧积极参与ICZM的国际合法等。
  • 目次
    郑耀星
    2000, 22(6): 6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 目次
    贾慧兰, 鲁春霞, 于云江
    2000, 22(6):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输油气管线的修建对于沿线地区的资源及其环境具有的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等方法,评价修建油气管道对环境资源影响的经济损害程度。以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为例,从农作物产量损失、林地和草地资源的损害、水土流失损失以及沙漠化对土地资源的损害4个方面评估了修建该管道对资源的经济损害。结果表明,管道施工对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危害程度最大,影响力也比较长久。同时也表明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容易忽视管理工程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潜在因素,往往低估了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损害程度,这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 目次
    李维长
    2000, 22(6): 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21解决世纪对于环境和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林业政策的修订和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正在或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文章还论述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建议采取,建立国家生态林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林业政策、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等措施。
  • 目次
    蒋有绪
    2000, 22(6): 77-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和途径已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并开展了许多相应的活动。联合国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推动此领域活动,通过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和示范,以及建立木材生产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