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5-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刘东生
    2000, 22(3):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次
    孙鸿烈
    2000, 22(3): 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次
    曹志兴, 李胜兰
    2000, 22(3): 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晰,管理权限之间界限不清,出现政出多头的产权结构,导致自然资源粗放经营,消耗浪费严重,所以明确界定我国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就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此动机,分析了构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应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管理机构
  • 目次
    陈安宁
    2000, 22(3):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阐明贴现率概念,分析贴现率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和提出一系列政府调节自然资源利用贴现率的方法。
  • 目次
    李维新
    2000, 22(3): 1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趋势、处理处置现状及其环境问题。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特点及变化趋势提出了适宜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并探讨了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利用的对策。
  • 目次
    董谛, 楼惠新
    2000, 22(3): 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农村自然资源的社区管理进行分析,认为农村自然资源采取社区管理这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是符合我国目前农村实际情况的。社区管理具有4个属性:社会性、宗族性、多元化、整合性。对目前的主要类型-企业主导型、科技主导型、异地开发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农村社区管理;管理机构;
  • 目次
    蔡运龙
    2000, 22(3): 2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耕地丧失过多,使近年来农业和粮食生产徘徊,食物案例受到威胁。决策失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地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下。本文还分析了耕地丧失的恶果,呼吁借鉴国际经验,从体制、机制、法制上采取治本之策。
  • 目次
    安萍莉, 张凤荣
    2000, 22(3): 29-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哲学观、条件论、过程论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其中哲学观是理论的灵魂,是条件论和过程论围绕的核心;条件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代要求;而过程论是人类控制土地利用的个体理论,是哲学观与条件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 目次
    刘红辉
    2000, 22(3): 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特点,成为现代资源科学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70年代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资源系统空间信息的定位研究、资源动态的连续快速监测和结构、功能的定量综合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入9资源遥感;区域调查;全球变化
  • 目次
    王秀兰
    2000, 22(3):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人类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利用,从而改变其生存环境。因此,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故在全球变化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人口因素常被作为综合参数来反映人类活动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贡A土地得用/土地覆盖变化;人口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
  • 目次
    陈沈斌, 丁晓强
    2000, 22(3): 4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研究涉及许多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目前开展的“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点。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研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青藏高原;信息环境;基础设施;资源;政策
  • 目次
    邓坤枚
    2000, 22(3): 47-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经济(果树,木本粮食、食用油料)林1)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探讨了经济林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和建议:①把经济林的开发利用当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②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林的优质良$经济林资源;开发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次
    李新荣
    2000, 22(3): 5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从大气环流、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人文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讲,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十分复杂的生态过渡带。特殊的自然生态背景使之成为灌木种类分布的“天然天国”。该地区的西北部植物区系在古地中海的海浸区,且未直接
  • 目次
    刘红玉, 刘振乾, 吕宪国
    2000, 22(3): 6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其景
  • 目次
    黄裕婕, 香宝, 赵晓丽
    2000, 22(3): 66-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在全国“八五”福建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计算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的县土地生产率高,而分布在丘陵地区的县土地生产率低。用,福建省;土地经济评价;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
  • 目次
    李展, 彭补拙
    2000, 22(3): 70-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现状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治理。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对土地整理的理念依据及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针对吴江市的土地整理实践,论述了其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其土地整理的前景。
  • 目次
    黄丽云, 黄劝松, 周寅康
    2000, 22(3): 7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吴县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目次
    艾应伟, 范志金, 方一平, 李光伟, 李建明, 李伟
    2000, 22(3): 78-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治害虫的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通常分为生物碱、甙类、精油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来源植物有1000多种。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是植物体与害物之间相同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防卫的化学物质,目前已发现对害虫生长有抑制、干扰作用的这类物质大约有1100余种。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性农药;害虫防治
  • 目次
    王青, 徐小荷, 赵瑞荣
    2000, 22(3): 8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比较国内外铁矿石资源开发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铁矿石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而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鉴于我国铁矿石资源条件较差,而外国的条件比较好,建议在保证国家经济案例和行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外国优势铁矿石;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