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9年, 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07-1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廖利平, 赵士洞
    1999, 21(4):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杉木人工林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材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保持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可持续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林学界和生产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最近提出的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为解决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生态系统管理的具体定义和内涵出发,结合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不应仅指对林木本身的管理,还应包括林分形成的前期阶段、系统内各组分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凋落物分解管理、土壤生态系统管理,以及在广大林区开展综合性的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等方面。包括上述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方法,是实现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
  • 目次
    姚建华, 赵一如
    1999, 21(4):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亚欧大陆桥富聚了我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它不仅是全国能源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洁净能试验生产带,还是国外能源的开发输送带;沿海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其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陆桥优化沿海能源结构的对策和建议:陆桥带与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建议国家及早开发利用中亚油气和西部油气东输问题的研究;及时进行江南尤其沿海地区地下油气管网的辅设研究;沿海地区用能要海兼顾,多能互补优化能源结构。
  • 目次
    彭善枝, 任晓华
    1999, 21(4): 1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决策思路。
  • 目次
    董锁成, 方创琳, 张文中
    1999, 21(4): 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应用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等原理对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和普遍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目次
    蒋昭侠
    1999, 21(4): 22-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称为库区。三峡库区属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目次
    张炳宁, 张秀美, 张月平
    1999, 21(4): 2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建国以来农业生产体制、耕地方法等人为因素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用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采用免耕等新型耕作方法,在促进产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对土壤肥力发育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土壤基础地力、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化肥的效益均有所下降。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研究合理的轮作、轮耕制度以及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 目次
    郭彩玲, 惠振德, 李乃英, 马占元
    1999, 21(4): 3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历史文献与作者陕南秦巴山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考察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质量优良;二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大;三是资源开发、用水用电优越。据此,全区已建成了大、中、小工矿企业85家,乡镇及个体厂矿100余家,开发利用矿产40余种,其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但由于人们认识及工作中的失误,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粗放式开发、采富弃盆,回收率低。②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针对以上问题,进而探讨了矿业持续发展方略,同时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矿业;建立集约型生态经济矿区;强化“废物”资源化系统工程建设;依法治矿,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等矿业持续发展的具体对象。
  • 目次
    董联蓉, 樊兰瑛, 徐保根, 张晓玲
    1999, 21(4): 3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计算环境因素满足度的基础上,对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据此划分中低产田的成因类型,这种划分方法对中低产田的开发改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目次
    程彤
    1999, 21(4):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农业的观念,总是把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误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因而,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把城市外围近郊的大量农田变成非农用地,使城市变成了“水泥丛林、柏油沙漠”的景象,于是农业在大城市中被轻视、被压缩、被吞没、被废弃。发展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是一种新形态,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并是特大的都市,以其为例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典型意义。
  • 目次
    陈印军, 侯向阳, 唐华俊
    1999, 21(4): 43-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黄壤地区是指位于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的以红黄壤为地带性土壤的广大地区。这里是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发展冬种农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也是冬种农业模式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已发展了包括冬粮、冬菜、冬肥、冬草模式在内的各种冬种农业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发展冬种农业,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地矛盾,缓解增粮与增收之间的矛盾,弥补饲料的短缺,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 目次
    姚建民, 殷海善
    1999, 21(4): 47-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旱地水资源生产潜力可控性分析,探讨了旱地农业高产的可能性,根据研制出的水雨有效化渗水地膜,提出了降水资源有效化是旱地农业突破口的观点,并建立起渗水地膜保小雨、微地形打孔集大雨和孔洞灌溉节约用水的新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试验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从而证实了这套新技术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利用这套技术体系实施全省旱地降水资源有效化工程的建议。
  • 目次
    高素华, 郭建平
    1999, 21(4): 5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对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方法”和“作物生长动力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气候生产潜力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用线性规划方法给出了不同年型下获得高产、高效的作物种植最优方案。最后提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达到高产稳产的对策。
  • 目次
    梁业森, 梁永杰, 马兴林, 任天志, 周旭英
    1999, 21(4): 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 目次
    刘彦随
    1999, 21(4): 6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原理与目标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优化调控的效益主导型、持续协调型、主体互直通车 蒙昧无知 适宜匹配等类型模式。并以乐清市为例,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的经济效益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准则,开展了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 目次
    白由路, 李保国, 石元春
    1999, 21(4):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GIS定位取样分析、Kriging插值和GIS处理,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非盐渍土的面积为80.8%,轻度盐化土壤占17.0%,中度盐化占2.2%,重度盐化土壤的面积仅占0.04%。有7.2%的土壤表层(0∽10cm)虽无盐化现象,但20cm以下次土壤含盐量超0.1%;黄淮海平原盐渍化目前已主要分布于沿渤海湾低平原、河北省的衡水以北和山东南四湖地区,其它地区已无大面积盐渍土分布;从宏观而论,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化程度正在减轻,土壤正向脱盐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土壤盐渍化的困扰。但是,在上述三地区及周边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与次生盐渍化的防治仍是近期农业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 目次
    陈健飞, 刘卫民
    1999, 21(4):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Fussy Set)法、经验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进行长乐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不同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达为所评土地单元对每一适宜性等级的隶属程度,较好地解决“土 地适宜性等级”的级别归属模糊性问题,并能使土地评价准确度得以提高。
  • 目次
    陈颖, 邹超亚
    1999, 21(4): 7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随机区组与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分阶段两年定位试验,对间作群体产量,田间生长动态,群体结构与生产力,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等一系列指数进行分析,建立了反映产量、产值、纯收入等多目标性状的数字模型,得到了间作复合群体的理想搭配模式及适宜取值范围。证明优化结构匠间作复合群体可使种内种间矛盾趋于最小,形成高功能高效益的间作体系,发挥其最高生产力水平。
  • 目次
    蒋有绪, 臧润国
    1999, 21(4): 8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103种热带树木的调查,初步分析了热带树木的基本构筑型。结果表明:树木园中热带树木的冠形主要有卵形、圆球形、伞形和圆柱形几种类型:热带树木的分支角度以60°和90°的为最多,其次为45°和30°的,在同一树木中,靠近树冠下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大,而靠近树冠上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小,根据分支角度可将热带树木分为五大类:热带树木的最大分支级数为7级,分支级数为四级的热带树木为最多,其次为五级和三级的;热带树木的冠幅大多在10m2以下或20m2以上,而冠幅在10m2~20m2之间的树木则很少;尖峰岭树木园中的热带树木整体来说,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而树高与胸径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