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李晓兵, 史培军, 徐伟, 张文生
    . 2004, 26(3): 2-8.
    Baidu(27) CSCD(6)
    该文从世界生态系统退化和中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角度,阐述了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生态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问题的风险逐渐加大,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环境危机、以及控制其风险加剧等问题的途径,即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它是以生物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地球健康”系统和以生命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人类健康”系统的有机结合。“地球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生物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要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探求生态资产开发市场化途径,即实现“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双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体制,对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建立融自然资本与社会资本为一体的“新资本论”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贾敬敦, 康慕谊, 史培军, 伍永秋, 张登山
    . 2004, 26(3): 9-16.
    Baidu(15) CSCD(5)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其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省在距今7000年--3000年时出现过气候适宜期,最暖时平均气温较今高出3℃-5℃,降水量比现在高出30%-80%,青海湖含盐量下降,湖面比现在高出18m,此时的环境以温暖湿润为特点。青海地区20世纪的升温则以暖干为主要特点,在千年尺度上,现在处于干冷时期;而在百年和十年尺度上,则处于增温期,继续升温可能伴随降水的增加。关于青海地区目前生态环境的判断是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根据青海省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黄河长江源头区、黄河上游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区。每个地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建设。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杜树山, 贾敬敦, 史培军, 吴建梅, 张文生
    . 2004, 26(3): 17-21.
    Baidu(11) CSCD(2)
    该文从分析青海药用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入手,指出了青海医药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建设中藏药药材种植基地,提升传统中藏药生产水平,以企业为主体加快体制创新为发展战略。在药材种植上,从84种地道地产药材中选择12种重点药材作为药材饮片开发和开展相关种植基地建设;在新药研发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病、风湿类疾病、妇科类疾病是藏药5个具有治疗优势的病种,也是进一步开发的重点领域;生产基地的建设以组建大型藏药集团、中藏药集团、化学和特控药品集团、包装和医疗器械集团等为发展重点;政策保障上应建立新药开发基金、加强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将生态建设与基地建设并举、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措施。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陈云浩, 李京, 李晓兵, 潘耀忠, 史培军, 张淑英
    . 2004, 26(3): 22-28.
    Baidu(64) CSCD(13)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政府宏观决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该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数据和其它辅助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陆地生态资产的定量测量。定量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资产存量为3913.7×108元,其中草地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占研究区总生态资产存量的50.2%,但森林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144 元/hm2,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结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北部到西南部以近似几何级数的方式急剧递减,广大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提高生态储量的潜力巨大。在对内蒙古自治区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其组成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生态资产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目标,并对研究区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邓瑞春, 杜树山, 贾敬敦, 史培军, 吴建梅, 张文生
    . 2004, 26(3): 29-34.
    Baidu(36) CSCD(2)
    该文从分析内蒙古药用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入手,指出内蒙古医药产业以“围绕1个核心、抓住3个重点、构筑2个平台”为中蒙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资源和中蒙药优势为核心;在中蒙药材种植上,重点开展甘草、黄芪、麻黄、肉苁蓉、沙棘种植基地建设;在产品开发上选择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妇科疾病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中蒙药的二次开发;重点形成以呼和浩特市、包头、伊盟(鄂尔多斯市)为主的金三角地区的生物药及其制剂生产基地和以赤峰地区为主的原料药及其制剂生产基地,同时组成7个医药集团;构建中蒙药技术支撑平台和中蒙药产业服务平台。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杜群, 洪世奇, 李晓兵, 刘学敏, 史培军, 唐海萍, 张宏
    . 2004, 26(3): 35-43.
    Baidu(18) CSCD(5)
    该文分析了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发展“常绿草地畜牧业”的理念,利用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具有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以促进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上,把全省分为6个畜牧产业带,即滇东北山原暖温带、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中亚热带、暖温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北山地温带、寒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东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南亚热带、热带、暖温带畜牧产业带。在不同的产业带内,分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核心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提出了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8大骨干工程,即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牧草种子与畜禽良种工程、草地建设与饲料种植工程、初级产品基地工程、动物疫病防治与服务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科技与人才工程、网络信息工程。提出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并重,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邓瑞春, 杜树山, 韩建萍, 洪世奇, 刘学敏, 史培军, 吴建梅, 张文生
    . 2004, 26(3): 44-19.
    Baidu(22) CSCD(1)
    该文从分析云南药用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入手,指出云南医药产业以发展与完善“云药”理论,开拓与整合“云药”体系,造就“云药”知名品牌,提高“云药”科技与市场竞争力,优化与推进“云药”基地建设为发展战略。在种植基地建设上,规划建立13个云药道地原生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在产品上,云药现阶段重点发展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药、创伤类药、呼吸系统疾病药、肝脏疾病药、抗感染药、抗风湿病药、眼科疾病系列药、皮肤病类;云药研究体系建设以现有的研究机构为核心构建新药GLP、GCP研究基地;云药企业体系的构建包括原药材种植企业群、中间提取物企业群(集团)、独家生产产品企业、民族医药企业群、重复生产品种的企业群;并为配合云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一系列工程和措施。
  • 专栏: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贾敬敦, 李苏楠, 刘学敏, 史培军, 杨琳
    . 2004, 26(3): 50-55.
    Baidu(5) CSCD(2)
    因特殊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陕北地区仍是中国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过多次生物资源开发,但因与国家某种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并没有使经济发展起来,人民不能得到更多实惠,且使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基于此,提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资源开发战略必须调整,树立全新思路,加快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进程,走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道路。以保持资源独特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水苏糖基地。水苏糖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水苏糖为主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成为水苏糖原料供应商和水苏糖系列深加工保健产品供应商,逐步形成水苏糖原料—功能性食品配料—保健食品—生物医药产品等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产业化,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民收入,达到“治沙”与“治穷”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