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生物资源
    苏伟, 朱德海, 苏鸣宇, 黄健熙, 刘哲, 郭浩
    资源科学. 2019, 41(3): 601-611.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9.03.17

    农作物长势监测可为田间管理措施调整和农作物产量预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针对中国地块面积小的情况,本文采用中高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影像Landsat-7 ETM+影像、Landsat-8 OLI影像、高分一号(GF-1)影像、HJ-1 A/B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针对目前过多依赖NDVI等易饱和植被指数的问题,研究中选择LAI为长势监测指标,并利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反演LAI,以保证该指标的准确性;长势实时监测采用RPLAI、LVCI、MLVCI指标,从多个角度表征长势的实时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同时相GF-1影像和Landsat-8 OLI影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种影像在近红外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20、0.7339、0.7153。②基于PROSAIL模型可以反演得到高精度的LAI,基于时序LAI的玉米生长过程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黑龙江农垦总局八五二农场6月下旬玉米冠层LAI快速增加,7月底、8月初LAI达到最大,并持续一段时间,进入8月下旬后,LAI开始下降。③利用RPLAI、LVCI、MLVCI指标对研究区玉米长势实时监测的结果表明,与2011—2014年相比,2015年八五二农场玉米长势一般,研究区北部长势较好,南部区域长势较差。从研究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①同时相的Landsat-8 OLI影像与GF-1遥感影像,经过相对辐射定标后可以结合使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中;②利用PROSAIL模型反演时序LA,可用于地块尺度的农作物长势精细监测。

  • 生物资源
    朱长明, 李均力, 沈占锋, 沈谦
    资源科学. 2019, 41(3): 591-600.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9.03.16

    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绩效评估和环境效益问题,本文采用2000—2017年的16天合成的MOD13Q1密集时序NDVI数据,辅助以GF-2数据,反演和监测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度(FVC)变化;进而通过最大和平均植被覆盖度指标,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在生态输水条件下的生长和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近20年来随着塔河的综合治理工程和人工生态调水工程的推进,塔河下游植被恢复明显,最大植被覆盖度和平均植被覆盖度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1),高植被覆盖区从2000年的3425.95 km2增加到2017年5486.52 km2,中植被覆盖区从2000年的6508.18 km2增加到2015年的7131.23 km2。在时间演化过程上,区域植被覆盖度上升变化过程中存在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2000—2005年快速上升,2006—2009年波动下降,和2010—2017年稳步上升)。在空间格局上,2000—2017年间FVC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河道两旁和河流的尾闾湿地,距离河道越近植被恢复越好,远离河道10 km FVC变化特征不显著(P>0.05)。结合下游生态输水数据分析表明,塔河下游植被恢复与输水量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且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时间滞后性。

  • 生物资源
    冯琳, 庞玉亭, 钟琪, 张斌斌, 陈哲祺, 王铜
    资源科学. 2019, 41(3): 582-590.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9.03.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响应程度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基于湖南省官方发布的1980—2016年气象和农业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气候、产量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因素对高、中、低产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2016年,湖南省年均气温以0.39℃/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显著。气温、降水、日照普遍存在突变现象。②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大小顺序为:玉米(0.122 t/hm2/a)>大豆(0.040 t/hm2/a)>小麦(0.039 t/hm2/a)>稻谷(0.028 t/hm2/a)。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分别有0、9、19、11个气候丰年,1、5、2、4个气候歉年。③年均气温对中产区稻谷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效应。年均降水量对低产区稻谷、小麦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效应。年均日照时数对中产区玉米的气候产量,以及低产区稻谷、小麦、玉米的气候产量均有显著正效应。建议高产区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中低产区可引进和培育耐高温、耐涝的稻谷、小麦、玉米新品种,并适当调整播期。

  • 生物资源
    董敏, 陈平留, 张国防
    资源科学. 2019, 41(3): 572-581.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9.03.14
    CSCD(1)

    折现率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对评估结果有重大影响的参数,也是最难以确定的参数。本文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定量计算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价和营林行业市场风险系数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基准折现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以2016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无风险收益率为1.84%;市场风险溢价为2.88%,市场风险系数为0.92,风险收益率为2.65%;基准折现率为4.50%。根据评估基准日基准折现率测算结果,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基准折现率的取值为5.0%,其中无风险收益率为2.0%、风险收益率为3.0%,风险收益率中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行业风险取值均为1.0%。但不同经营类型、目标和特点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以基准折现率为参考设定评估实务中采用的具体折现率。

  • 生物资源
    宋维明, 印中华
    . 2011, 33(9): 1735-1741.
    Baidu(4)
    中国是木材产业大国,但资源基础的薄弱制约了木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问题,对于实现木材产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竞争力的持续性和边际收益等角度,阐述了资源贡献的理论依据,并基于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测算对资源贡献展开系统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转换的思想。研究结果表明,以创出性资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是中国木材产业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但中国木材产业处于以原始性资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阶段。基于此,得出结论:实现以原始性资源为主导向以创出性资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过渡,是中国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生物资源
    范丽卿, 方江平, 李建川, 土艳丽
    . 2011, 33(9): 1742-1749.
    Baidu(49) CSCD(8)
    拉鲁湿地是西藏拉萨河流域重要的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于2010年4月、6月及2011年4月,通过刺网和地笼对拉鲁湿地的鱼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拉鲁湿地现有7 种外来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鲤Cyprinus caupio Linna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 (Gunther)和5种土著鱼类: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Lloyd)、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Regan、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Hora)、细尾高原鳅T. stenura (Herzenstein)、西藏高原鳅T. tibetana (Regan)。外来的麦穗鱼和鲫为绝对优势种,而5种土著鱼类的数量极少、几近灭绝。不均衡的群落结构导致拉鲁湿地的鱼类多样性极低。在分布上,麦穗鱼和鲫几乎遍布整个湿地,而土著鱼类仅分布于小部分水域中。当前,拉鲁湿地的鱼类群落已散失其独特性,而转变为以外来鱼类为主体、部分土著鱼类残存的格局。今后,改善拉鲁湿地的水质、加强群众对外来鱼类识别的能力和危害的认识、清除外来鱼类等措施对于保护拉鲁湿地的鱼类及其生态系统将有重要的意义。
  • 生物资源
    刘丽军, 宋敏
    . 2011, 33(9): 1750-1756.
    Baidu(21) CSCD(3)
    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下,曾经作为全球性公共物品的生物遗传资源正不断被发达国家利用植物新品种权、基因专利等工具竞相圈占为其私有物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在国际间建立公正的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本文主要从揭示遗传资源圈占与利益矛盾的问题根源出发,通过总结近20年来生物遗传资源权属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演进过程,剖析《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等相关国际制度在遗传资源获取、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等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之处,最后提出现有国际体制的协调措施,以及我国为满足国际遵约要求的应对策略。
  • 生物资源
    方江平, 郭其强, 罗大庆, 权 红, 赵垦田
    . 2010, 32(8): 1601-1607.
    Baidu(37) CSCD(1)
    本文以西藏半干旱区分布的柏树为实验树种,采用盆栽控水干旱胁迫手段,比较和分析了3种柏树在持续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干旱胁迫时间推移,土壤含水量不断降低,各树种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值持续上升,初期失水速率基本相同,至13d,各树种失水速率逐渐加快并产生差异,其中,巨柏失水速度最快、大果圆柏次之、香柏最小;②从叶绿素a+b值和叶绿素a/b值综合比较来看,香柏和巨柏的抗旱适应性、喜光性略高于大果圆柏;③遭受干旱胁迫后,巨柏、香柏和大果圆柏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68.73 %、63.61 %和47.66 %;④在此过程中,各树种体内丙二醛含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胁迫后期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出现大量积累的现象。不同胁迫阶段,大果圆柏的电解质外渗率处于较高水平,巨柏次之,香柏最低;⑤可溶性糖积累过程中巨柏和大果圆柏增量明显高于香柏;⑥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3个树种体内保护酶SOD和CAT含量均有所下降,试验初期至结束,SOD活性分别下降了20.34%~39.35 %,CAT活性下降了58.39%~72.30 %。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3种柏树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强弱排序依次为香柏>巨柏>大果圆柏。
  • 生物资源
    李东海, 农寿千, 吴庆书, 徐中亮, 杨立荣, 杨小波
    . 2010, 32(8): 1608-1614.
    Baidu(9)
    为了解海南西部地区的野生辣椒资源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本文在海南西部7县市44个自然村落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果实的长宽、果形及果实青、老熟期前后的颜色变化将所调查到的野生辣椒定为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和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 conoides的三个变种,分别定名为朝天椒1、朝天椒2、朝天椒3。朝天椒1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次是小米椒,朝天椒2和朝天椒3的分布较少。从各县市所拥有野生辣椒资源来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白沙县的野生辣椒资源最为丰富。但仅从数量来看,北部县市的野生辣椒数量比南部县市的多。采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法对野生辣椒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西部七县市农村地区的野生辣椒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用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对其集群分布的聚集强度进行测定,表明其聚块为集中分布。但剔除人为因素后的野生辣椒的聚集强度有所下降,说明人为因素有增大野生辣椒集群分布强度的作用。对野生辣椒的分布生境及其与伴生物种的关系的分析表明,野生辣椒的分布既不依赖于特定的物种而存在也不受特定物种的限制。对生境有一定的要求,多分布在具有一定遮阴度的生境下。朝天椒1和小米椒可以作为以后辣椒育种的重要材料。橡胶园、槟榔园等园地是规模化栽培野生辣椒的理想生境。
  • 生物资源
    韩缨
    . 2010, 32(8): 1615-1620.
    Baidu(8) CSCD(1)
    我国的动植物遗传资源丰富而富有价值。近年来,我国遗传资源流失和国外恶意剽窃等问题频频发生,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对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主观上认为资源极大丰富,是可再生资源的传统观点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缺乏对资源稀缺性和珍贵性的正确认识,导致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虽然我国已初步制订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利用数据库等科技手段加强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但是在动植物遗传资源利用及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法律层面上,存在立法体系不完整,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制度层面上,存在管理机构不明,指导体制缺位等缺陷。相关部门应在立法、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研究、培育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度。
  • 生物资源
    陈晓鸣, 丁福红, 赖兴会, 温庆忠, 杨晓松, 杨子祥
    . 2010, 32(8): 1621-1626.
    Baidu(47) CSCD(3)
    利用从1987年以来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长期监测数据,对我国思茅松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主导利用方向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87年-2007年,思茅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从67.20×104hm2下降到59.04×104hm2,年均递减0.61%;蓄积量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20年间思茅松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略有增长,表明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但与此同时,径级结构动态变化显示,思茅松林小径组、中径组林木蓄积量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量则快速递减,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在1987年-2007年间下降了38.24%,单株立木材积显著下降,表明可用资源质量正呈现出下降趋势,材种结构朝低质化方向颓变,反映出思茅松林在经营中忽视了高价值特大径级林木资源的培育。思茅松人工林在监测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显著低于同期相同龄组思茅松林的平均水平。20年间,思茅松林调整为公益林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主导利用方向仍以商品林为主,但对两类林调整过于随意,不利于思茅松林的可持续经营。
  • 生物资源
    陈新军, 李纲, 李思亮, 张广文
    . 2010, 32(8): 1627-1633.
    Baidu(18) CSCD(6)
    鲐鱼是我国近海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船队主要捕捞种类。如何兼顾两种渔业的利益,并从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渔获统计等数据,在理论上模拟了50年内(1948年-2048年)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捕捞船队的动态变化,探讨5种方案下各渔业捕捞努力量、鲐鱼资源量、产量及利润,以及与其对应的总利润及总产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所有方案下,资源量在前10年(1998年-2008年)中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随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在基准方案下,群众围网船队在捕捞努力量、产量及利润方面占优。其余方案中,大型围网船队最终在捕捞努力量和产量占优,但其利润接近于0。结合累计产量和利润,方案c(降低大型围网成本)由于兼顾了大型围网的经济效益及群众围网的社会效益,可认为是目前适合东黄海鲐鱼长期的管理方式。
  • 生物资源
    饶国华, 林伟锋, 杨晓泉, 赵谋明
    . 2005, 27(5): 120-127.
    Baidu(61) CSCD(13)
    中国低次烟叶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关系到烟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当前中国低次烟叶资源非常丰富,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年产量大约为240万t,均居世界首位;但正面临着综合利用水平低、途径少、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国低次烟叶资源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综合利用现状,探讨了低次烟叶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部分低次烟叶重新用于卷烟生产;低次烟叶中蛋白质用于生产普通蛋白食品、功能性食品、香精香料、医药学辅助材料和植物保护剂等;茄尼醇用于合成辅酶Q10、VK、抗癌增效剂SDB等;烟碱用于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等成分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或用于生产香精香料等;论述了低次烟叶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旨在为我国低次烟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 生物资源
    DING Ming-jun, DING Ming-jun, ZHANG Yi-li, LIU Lin-shan, ZHANG Wei, WANG Zhao-feng, BAI Wan-qi, SHEN Zhen-xi
    . 2005, 27(5): 128-133.
    Baidu(92) CSCD(19)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 ①在研究区内, 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 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 ③植被覆盖变化程度在拉萨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黄河流域等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增减趋势比较明显;而在可可西里地区等人类活动比较少的区域变化轻微。
  • 生物资源
    . 2005, 27(5): 134-140.
    Baidu(37) CSCD(9)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7 5097NDVI2-1 2689NDVI+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 生物资源
    陆诗雷, 孙振元, 张毅功, 刘颖
    . 2005, 27(5): 141-145.
    Baidu(64) CSCD(9)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恶劣生活环境中,若条件稍好生长则更加良好。本文对爬山虎属植物基本生物学性质以及爬山虎的具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国内外该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中重点叙述了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介绍了爬山虎及其它爬山虎属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垂直绿化、绿化荒山以及治理风沙地中解决饲养家畜和绿化矛盾等用途并对该属植物的医药和食品研究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 生物资源
    杜云艳, 苏奋振, 张甲珅
    . 2004, 26(5): 147-152.
    Baidu(36)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 /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236,置信度均为0.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和0.373,置信度为0.001和0.002;长江口以南的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38和0.372,置信度均为0.000和0.000;并由此初步建立了海表温度和渔获量、平均网产的回归模型。
  • 生物资源
    佟艳丰, 王明福, 薛万琦
    . 2004, 26(5): 153-159.
    Baidu(64) CSCD(4)
    该文报告了蝇类资源及利用前景,可分为虫体资源的利用、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的应用3个方面。在虫体资源利用方面:利用蝇蛆治疗疾病;蝇类食品将会成为人类未来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蝇蛆粉还可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也可作为保健品的原料;从蝇体内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等作用,是将来抗病原菌药物开发利用的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在蝇类生理机能利用方面:在仿生学领域,利用蝇类触角、复眼及平衡棒原理已制造出许多精密仪器;果蝇是遗传学的最佳实验材料,从果蝇体内已发现许多新的科学原理;蝇类亦可作为空间昆虫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在蝇类生活习性利用方面:蝇类是许多害虫的天敌,目前国内外利用寄蝇等蝇类防治害虫,已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利用蝇类可协助刑事案件的侦破,利用蝇类给作物传粉,还可在生态转化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