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 ›› 2015, Vol. 37 ›› Issue (9): 1732-1739.
收稿日期:
2015-05-10
修回日期:
2015-08-15
出版日期:
2015-09-25
发布日期:
2015-09-2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海龙,男,河北平山人,博士后,主要从事自然资源政策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ANG Hailong(), YANG Yanzhao(
), FENG Zhiming
Received:
2015-05-10
Revised:
2015-08-15
Online:
2015-09-25
Published:
2015-09-25
摘要: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定。作为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尚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作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制度前提,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科学编制。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视角出发,解析了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特殊性,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主客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安排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现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客体不明确以及其复杂性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最后,提出要尽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杨海龙, 杨艳昭, 封志明.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 资源科学, 2015, 37(9): 1732-1739.
YANG Hailong,YANG Yanzhao,FENG Zhim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and balance sheet of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compilation[J]. 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9): 1732-1739.
[1]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 |
[2] | 封志明,杨艳昭,李鹏. 从自然资源核算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 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2014,29(4):449-456. |
[3] | 陈红蕊,黄卫果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及探索[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1):46-48. |
[4] | 刘思旋,崔琳. 如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于资源与环境核算的角度[J]. 财经理论研究,2015,(2):91-97. |
[5] | 蔡春,毕铭悦.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 审计研究,2014,(5):3-9. |
[6] | 耿建新,王晓琪.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下土地账户编制探索[J]. 审计研究,2014,(5):20-25. |
[7] | 胡文龙.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 财政金融,2014,4,62-65. |
[8]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online] |
[9] | 孙鸿烈.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2. |
[10] | 封志明. 资源科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2. |
[11] | 封志明. 资源科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05. |
[12] | 德姆塞茨. 关于产权的理论[M]. 上海:三联书店,1994,167. |
[13] | 托马斯<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1-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罗伯特<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2-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马尔萨斯. 王惠惠译. 人口原理[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14] | 郭雯静. 略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D]. 长春:吉林大学,2006,21. |
[15] | 郭国荣,方虹. 中国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和缺陷与优化[J]. 产权导论,2006,4,25-27. |
[16] | 姜文来. 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8-11. |
[17] | 杨伟明.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光明日报,2013- 11-23,2. |
[18] | 康京涛.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法学阐释[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79-84. |
[19] | 谢地.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7. |
[20]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41. |
[21] | 盛洪. 现代制度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22] | 李金昌. 资源经济新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289. |
[23] | 汤姆<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3-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泰坦伯格.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6-65. |
[24] | 埃里克<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4-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弗鲁博顿,鲁道夫<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5-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内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框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3. |
[25] | 埃莉诺<inline-formula><mml:math xmlns:mml="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id="Mml6-1007-7588-37-9-1732"><mml:mtable frame="none" columnlines="none" rowlines="none"><mml:mtr><mml:mtd><mml:maligngroup/><mml:mrow><mml:mo>⋅</mml:mo></mml:mrow></mml:mtd></mml:mtr></mml:mtable></mml:math></inline-formula>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33. |
[26] | 肖国兴. 论中国水权交易及其制度变迁[J]. 管理世界,2004,4,12-16. |
[27] | 孟昌. 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 改革,2003,5,68-73. |
[28] | 刘灿.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 |
[1] | 毛爱涵, 李发祥, 杨思源, 黄婷, 郝蕊芳, 李思函, 于德永.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及价值分析[J]. 资源科学, 2021, 43(1): 104-121. |
[2] | 蓝曼, 林爱文, 金添, 罗丽婷.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评估研究知识图谱量化分析[J]. 资源科学, 2020, 42(4): 621-635. |
[3] | 孟望生, 张扬. 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方式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资源科学, 2020, 42(12): 2314-2327. |
[4] | 吴国雄, 郑度, 尹伟伦, 南志标, 傅伯杰, 于贵瑞, 夏军, 刘炯天, 高学民, 王凤鸣, 宋长青, 段晓男, 刘刚. 专家笔谈:多学科融合视角下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构建[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39-1848. |
[5] | 刘晓煌, 刘晓洁, 程书波, 高学民, 郧文聚, 付宇佳. 中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构建与关键技术[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49-1859. |
[6] | 孙兴丽, 刘晓煌, 刘晓洁, 高娟, 朱樟柳, 郑文艺. 面向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60-1869. |
[7] | 张海燕, 樊江文, 黄麟, 汤宇磊, 岳颖, 杨玉, 刘晓煌.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案[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70-1882. |
[8] | 张贺, 王绍强, 王梁, 程书波, 姜正龙, 张子凡.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探讨[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83-1899. |
[9] | 姜正龙, 王兵, 姜玲秀, 陈映, 刘玖芬, 任永吉, 张贺. 中国海岸带自然资源区划研究[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900-1910. |
[10] | 高秉博, 王劲峰, 胡茂桂, 徐成东, 刘慧兰, 周成虎. 中国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台站布点优化[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911-1920. |
[11] | 刘玖芬, 高阳, 冯欣, 薛彦萍, 何海洋, 赖明, 代辛.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944-1952. |
[12] | 裴小龙, 韩小龙, 钱建利, 陈文, 秦天, 李翾.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视角下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953-1964. |
[13] | 孙益, 方梦阳, 何建宁, 刘玖芬, 张思源, 杨万涛, 高天胜. 基于物联网和数据中台技术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构建[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965-1974. |
[14] | 白永亮,程奥星,成金华.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意愿——5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1379份问卷调查[J]. 资源科学, 2019, 41(8): 1427-1437. |
[15] | 韩英夫, 佟彤.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的嵌套式构造[J]. 资源科学, 2019, 41(12): 2216-2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