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 ›› 2019, Vol. 41 ›› Issue (3): 484-493.doi: 10.18402/resci.2019.03.07
收稿日期:
2018-09-18
修回日期:
2018-11-30
出版日期:
2019-03-20
发布日期:
2019-03-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田野,男,湖北恩施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国家公园与国际保护地相关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Ye TIAN(), Jiangfeng LI(
), Xiaoji TANG
Received:
2018-09-18
Revised:
2018-11-30
Online:
2019-03-20
Published:
2019-03-20
摘要:
国际保护地是在国际上具有独特价值或突出意义的区域,其保护的资源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而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两者在保护对象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研究国际保护地的代表性资源,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资源层面的参考。本文以中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目的和保护对象方面剖析其资源属性,并对122处国际保护地的建设现状、代表性资源进行梳理,分析资源代表性应具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保护地的资源代表性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特有物种的唯一性、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遗产的象征性5个方面,在资源管理上通过定期评估考核的方式保障资源的公益性利用。国际保护地的代表性资源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选取提供参考,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可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特色内容,在资源管理上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国家公园公益性意识。
田野, 李江风, 汤晓吉. 中国国际保护地资源代表性与国家公园建设[J]. 资源科学, 2019, 41(3): 484-493.
Ye TIAN, Jiangfeng LI, Xiaoji TANG. Resource representa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protected areas and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park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19, 41(3): 484-493.
表1
3类国际保护地类型建设目的及保护对象"
保护地 | WBR | UGGp | WHS |
---|---|---|---|
建设 目的 | 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力量,以合理及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全球生物圈资源,增进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全方位关系,探索示范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科普地学知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为保护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提供经济、科学和技术支持。 |
保护 对象 | 有代表性的主要生物地理区域的各种生态系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 拥有经科学专家独立核实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产。 | 文化遗产: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 自然遗产: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地区、地球演化例证、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自然栖息地。 |
表2
中国不同国际保护地类型代表性资源"
名称 | 保护地类型 | 代表性资源 | 名称 | 保护地类型 | 代表性资源 |
---|---|---|---|---|---|
神农架 | WBR UGGp WHS(N) | 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川金丝猴、构造地貌 | 九寨沟 | WBR WHS(N) | 高山喀斯特水体景观、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非凡的自然美景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青城山-都江堰) | WHS(N) WBR WHS(C) | 大熊猫、绿尾虹雉等珍稀物种及栖息地、大型水利工程、道教建筑群 | 宝天曼(伏牛山) | WBR UGGp | 综合性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遗迹、恐龙蛋化石群 |
延庆(长城) | UGGp WHS(C) | 燕山运动地质遗迹、长城遗址 | 敦煌(莫高窟) | UGGp WHS(C) | 雅丹地貌、鸣沙山、莫高窟佛教艺术杰作 |
武夷山 | WBR WHS(M) |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考古遗址 | 三清山 | UGGp WHS(N) | 中生代花岗岩地貌、绝妙的自然景观 |
云南石林(南方喀斯特) | UGGp WHS(N) | 石林地貌命名地、绝妙的自然景观 | 黄山 | UGGp WHS(M) | 中生代花岗岩地貌、文学艺术文物、奇峰异石美景 |
泰山 | UGGp WHS(M) | 侵蚀地貌、古建筑群及历史遗迹、壮丽美景 | 房山(周口店) | UGGp WHS(C) | 北方岩溶地貌、北京人遗址 |
张家界(武陵源) | UGGp WHS(N) | 砂岩峰林地貌和岩溶地貌、美丽惊人的风景 | 黄龙 | WBR WHS(N) | 珍稀动物、森林生态系统、石灰岩梯田与湖泊 |
五大连池 | WBR UGGp | 火山遗迹、火山堰塞湖、火山地貌 | 茂兰(南方喀斯特) | WBR WHS(N) | 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锥状喀斯特 |
庐山 | UGGp WHS(C) | 第四纪冰川遗迹、构造地貌、山水文化 | 泰宁(中国丹霞) | UGGp WHS(N) | 青年期丹霞地貌、火山岩地貌、花岗岩地貌 |
龙虎山(中国丹霞) | UGGp WHS(N) | 丹霞地貌和景观 | 丹霞山 (中国丹霞) | UGGp WHS(N) | 丹霞地貌命名地 |
锡林格勒(元上都遗址) | WBR WHS(C) |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游牧民族文化、古代都城遗址 | 天山(博格达) | WHS(N) WBR | 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原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
长白山 | WBR | 森林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及栖息地 | 兴凯湖 | WBR | 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 |
梵净山 | WBR | 森林生态系统、独特的景观资源 | 车八岭 | WBR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西双版纳 | WBR |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 天目山 | WBR |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
亚丁 | WBR | 羚牛等珍稀濒危动植物 | 山口 | WBR | 红树林生态系统 |
珠穆朗玛 | WBR | 极高山生态系统、世界最高峰 | 盐城 | WBR | 丹顶鹤等候鸟及其栖息地 |
丰林 | WBR | 野生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 蛇岛-老铁山 | WBR | 蛇岛蝮蛇、候鸟及其栖息地 |
白水江 | WBR | 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 汗马 | WBR | 典型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 |
高黎贡山 | WBR | 高山及亚高山自然景观、白眉长臂猿栖息地 | 鼎湖山 | WBR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白鹇、穿山甲等及其栖息地 |
佛坪 | WBR | 大熊猫、羚牛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 | 井冈山 | WBR | 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
达赉湖 | WBR | 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 | 南麂列岛 | WBR | 海洋贝、藻类及其生态系统 |
猫儿山 | WBR | 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 牛背梁 | WBR | 羚牛秦岭亚种及其栖息地 |
赛罕乌拉 | WBR | 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 可可西里 | WHS(N) | 藏羚羊等高原特有动植物、高原生态系统 |
峨眉山-乐山大佛 | WHS(M) | 佛教寺庙建筑群、亚热带山地原始植被景观 | 三江并流 | WHS(N) | 杰出的自然地貌奇观、生物多样性 |
澄江化石地 | WHS(N) | 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 北京故宫 | WHS(C) | 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
明清皇家陵寝 | WHS(C) | 明清陵寝建筑 | 龙门石窟 | WHS(C) | 石窟、佛龛、石刻艺术 |
名称 | 保护地类型 | 代表性资源 | 名称 | 保护地类型 | 代表性资源 |
天坛 | WHS(C) | 坛庙建筑群 | 杭州西湖 | WHS(C) | 西湖十景、文化史迹 |
苏州古典园林 | WHS(C) | 私家园林 | 颐和园 | WHS(C) | 皇家园林 |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 WHS(C) | 皇家园林、历史文物 |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 WHS(C) | 儒家文化及建筑群 |
武当山古建筑群 | WHS(C) | 道教文化建筑群 | 五台山 | WHS(C) | 佛教文化及建筑群 |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 WHS(C) | 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群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 WHS(C)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陵寝、兵马俑 |
平遥古城 | WHS(C) | 完整古代城市建筑 | 丽江古城 | WHS(C) | 特色古代城市建筑 |
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 | WHS(C) | 徽派古民居建筑群 | 土司遗址 | WHS(C) | 少数民族地区建筑遗迹 |
澳门历史城区 | WHS(C) | 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 | 殷墟 | WHS(C) | 商朝晚期都城遗址 |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 WHS(C) | 藏式建筑群 | 大运河 | WHS(C) | 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水利工程的杰作 |
云冈石窟 | WHS(C) | 石窟群、石雕艺术 | 福建土楼 | WHS(C) | 闽西南山区民居建筑群 |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 WHS(C) | 水稻与梯田等田园景观 | 丝绸之路 | WHS(C) | 古代商业贸易路线、遗址、文化 |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 WHS(C) | 高句丽时代陵墓、壁画 | 开平碉楼与村落 | WHS(C) | 中外文化结合的建筑群 |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WHS(C) | 最古老的天文台、祭祀礼制建筑群 | 鼓浪屿:历史 国际社区 | WHS(C) | 传统的闽南风格与西方古典风格建筑群 |
镜泊湖 | UGGp | 火山地貌、熔岩堰塞湖、瀑布 | 云台山 | UGGp | 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与瀑、泉、溪、潭共同构成的云台地貌 |
天柱山 | UGGp | 超高压变质带、花岗岩地貌 | 阿尔山 | UGGp | 火山岩地貌、火山温泉、花岗岩地貌、高山湖泊 |
阿拉善沙漠 | UGGp | 风沙地貌、沙漠地质遗迹 | 克什克腾 | UGGp | 花岗岩石林、第四纪冰川地貌 |
王屋山-黛眉山 | UGGp | 地质剖面 | 嵩山 | UGGp | 地质构造、地质剖面 |
秦岭终南山 | UGGp | 造山带地质遗迹 | 雁荡山 | UGGp | 流纹质火山地质遗迹 |
乐业-凤山 | UGGp | 岩溶地貌、天坑群 | 自贡 | UGGp | 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迹 |
大理苍山 | UGGp | 冰川地貌,大理石的命名地 | 兴文 | UGGp | “兴文式”喀斯特地貌 |
可可托海 | UGGp | 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多种稀有金属矿床 | 织金洞 | UGGp | 高原喀斯特地貌 |
昆仑山 | UGGp | 地震遗迹、冰川地貌 | 雷琼 | UGGp | 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 |
宁德 | UGGp | 晶洞花岗岩地貌 | 香港 | UGGp | 酸性火山岩地质遗迹 |
光雾山-诺水河 | UGGp | 岩溶地貌景观、地层剖面 | 大别山 | UGGp | 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地质遗迹 |
表3
国家公园试点与国际保护地重叠关系"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 联合国国际保护地 | 主要保护对象 | ||
---|---|---|---|---|
WBR | UGGp | WHS | ||
三江源 | — | — |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 | 高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地 |
大熊猫 | 卧龙 | —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 |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
东北虎豹 | — | — | — | 东北虎豹野生种群 |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 | — | — | 三江并流(自然) | 高山湖泊湿地、森林草甸等原始生态环境 |
湖北神农架 | 神农架 | 神农架 | 神农架(自然) |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孑遗物种、地质遗迹景观 |
浙江钱江源 | — | — | — |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白颈长尾雉、黑麂等特有野生动物 |
湖南南山 | — | — | — | 南方生物物种资源库和基因库、湿地生态系统 |
福建武夷山 | 武夷山 | — | 武夷山(混合) |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珍稀特有物种 |
北京长城 | — | 延庆 | 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长城(文化) | 长城遗址及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 |
祁连山 | — | — | — | 西部重要安全生态屏障、雪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
[17] | [Yu Z J, Tian X L, Chen Y L.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 30(10): 1762-1773.] |
[18] | 方世明, 李江风, 赵来时.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33(2): 285-288. |
[Fang S M, Li J F, Zhao L S.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J].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 33(2): 285-288.] | |
[19] |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乡村类世界遗产地的内涵及旅游利用[J].地理研究, 2015, 34(5): 991-1000. |
[Zhou R, Zhong L S, Liu J M.Research on rural world heritage sites: Connotation and tourism utiliza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5): 991-1000.] | |
[20] | 朱里莹, 徐姗, 兰思仁. 中国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国家公园布局建设的启示[J]. 地理研究, 2017, 36(2): 307-320. |
[Zhu L Y, Xu S, Lan S R.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inspirations to national parks in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7, 36(2): 307-320.] | |
[21] |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等.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 38(4):577-587. |
[Zhou R, Zhong L S, Liu J M, et al.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park category system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16, 38(4): 577-587.] | |
[22] | 赵智聪, 彭琳, 杨锐.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 中国园林, 2016, 32(7): 11-18. |
[Zhao Z C, Peng L, Yang R.Re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in China[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6, 32(7): 11-18.] | |
[23]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Biosphere reserves: the Seville Strategy and the statutory framework of the world network[EB/OL]. (1996) [2018-09-18]. |
[24]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Statu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Geoparks Programme[EB/OL]. (2015) [2018-09-18]. |
[25]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EB/OL]. (2017-07-12)[2018-09-18]. . |
[26] | 钟士恩, 张捷, 章锦河, 等. 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游客感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10): 161-167. |
[Zhong S E, Zhang J, Zhang J H, et al. Visitor perception toward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 26(10): 161-167.] | |
[27] | 史晨暄. 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8. |
[Shi C X.Evolution of the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World Heritage [D].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08.] | |
[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成员资料[EB/OL]. (2018-11-29)[2018-11-30]. . |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 UNESCO. World Biosphere Reserves Network(China)[EB/OL]. (2018-11-29)[2018- 11-30]. .] | |
[2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清单[EB/OL]. (2018-04-11)[2018-09-18]. . |
[Global Network of National Geoparks(assisted by UNESCO). Global Geoparks Network Members List[EB/OL]. (2018-04-11)[2018-09-18]. .] | |
[30]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China)[EB/OL]. (2017-08-21)[2018-09-18]. . |
[31] | 牟钟鉴, 牛廷涛.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牟钟鉴先生访谈录[J]. 孔子研究, 2015, (5): 5-11. |
[Mou Z J, Niu T T.Confucian culture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 interview with Mr. Mou Zhongjian[J]. Confucius Studies, 2015, (5): 5-11.] | |
[32] | 陈明松.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J]. 中国园林, 2009, 25(3): 29-32. |
[Chen M S.O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 25(3): 29-32.] | |
[33] | National Park Service.National Parks Index[M].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2016. |
[34] | National Park Service. National Park System[EB/OL]. (2018-11-21)[2018-12-09]. |
[35]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Europe & North America: 292 Biosphere Reserves in 37 Countries [EB/OL]. (2018-07)[2018-09-18]. . |
[36]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United States of America)[EB/OL]. (2017-08-21)[2018-09-18]. . |
[37] | 窦亚权, 李娅.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理念探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 31(1): 75-80. |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EB/OL]. (2017-09-26)[2018-11-30]. . |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Establish an Overall Plan for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EB/OL]. (2017-09-26)[2018-06-17]. .] | |
[37] | [Dou Y Q, Li Y.Discussions on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national parks in China[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18, 31(1): 75-80.] |
[38] | 杨锐. 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大理念[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0): 1040-1041. |
[2] | Helen H."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e challenge of scale in applying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at national parks in the US[J]. Geoforum, 2008, 39(1): 252-264. |
[3] | Farsani N T, Coello C, Costa C.Geotourism and Geoparks as novel strategies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13(1): 68-81. |
[38] | [Yang R.Conservation first,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and commonwealth: The three concepts of China's national park system construction[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7, 25(10): 1040-1041.] |
[39] |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 地理科学, 2014, 34(3): 257-264. |
[4] | Nowlan G, Borbrowsky P, Clague J.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 A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 on Geoparks[J]. Episodes, 2003, 27(3): 172-176. |
[5] | Buckley R.The effects of world heritage listing on tourism to Australian National Park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4, 12(1): 70-84. |
[6] | Maikhuri R K, Nautiyal S, Rao K S, et al. Conservation policy-people conflicts: A case study from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 (a world heritage site)[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1, 2(3):355-365. |
[7] | 王连勇, 霍伦贺斯特·斯蒂芬. 创建统一的中华国家公园体系: 美国历史经验的启示[J]. 地理研究, 2015, 33(12): 2407-2417. |
[Wang L Y, Steven H.Building a unified Chinese national park system: Historic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12): 2407-2417.] | |
[8] | 肖练练, 钟林生, 周睿, 等. 近30年来国外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244-255. |
[Xiao L L, Zhong L S, Zhou R, et 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national parks as an evolving knowledge domain in recent 30 year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7, 36(2): 244-255.] | |
[9] | 唐小平.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4): 427-430. |
[Tang X P.O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parks and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in China[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4, 22(4): 427-430.] | |
[10] | 张婧雅, 张玉钧. 论国家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J].生物多样性, 2017, 25(1): 80-87. |
[Zhang J Y, Zhang Y J.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7, 25(1): 80-87.] | |
[11] | 吴承照, 刘广宁. 中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J]. 旅游学刊, 2015, 30(6): 14-16. |
[Wu C Z, Liu G N.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parks in China[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6): 14-16.] | |
[12] | 李吉龙. 基于森林管理视角的中国国家公园探索[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
[Li J L.The Study of National Park of China Based on Forest Management[D].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2015.] | |
[13] | 向宝惠, 曾瑜皙.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 资源科学, 2017, 39(1): 50-60. |
[Xiang B H, Zeng Y X.Ecotouris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Area,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17, 39(1): 50-60.] | |
[14] | 张海霞. 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
[Zhang H X.Tourism Regulation on National Parks[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0.] | |
[15] | 付梦娣, 田俊量, 朱彦鹏, 等. 三江源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与目标管理[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 71-79. |
[Fu M D, Tian J L, Zhu Y P, et al.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zones and methods of target management in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7, 25(1): 71-79.] | |
[16] | 周睿, 钟林生, 虞虎.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措施的社区居民感知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40-49. |
[Zhou R, Zhong L S, Yu H.Community perception towards Qi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Area administrative measures[J]. Resources Science, 2017, 39(1): 40-49.] | |
[17] | 余正军, 田祥利, 陈娅玲. 我国世界遗产特征分析及空间分布原件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 1762-1773. |
[39] | [Chen Y H, Huang D, Yan S Q.Discussions on public welfare, state dominance and scientificity of national park[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3): 257-264.] |
[1] | 李京梅, 丁中贤, 许婉婷, 许志华, 单菁竹.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的国家公园门票定价研究——以胶州湾国家海洋公园为例[J]. 资源科学, 2020, 42(2): 232-241. |
[2] | 李洪义, 吴儒练, 田逢军. 近20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综述[J]. 资源科学, 2020, 42(11): 2210-2223. |
[3] | 陈朋, 张朝枝. 国家公园门票定价:国际比较与分析[J]. 资源科学, 2018, 40(12): 2451-2460. |
[4] | 钟林生, 肖练练.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选择与研究议题[J]. 资源科学, 2017, 39(1): 1-10. |
[5] | 虞虎, 陈田, 钟林生, 周睿.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功能分区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20-29. |
[6] | 张海霞, 钟林生.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模式选择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11-19. |
[7] | 孙琨, 钟林生, 马向远.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扩源增效融资策略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30-39. |
[8] | 周睿, 钟林生, 虞虎.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措施的社区居民感知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40-49. |
[9] | 向宝惠, 曾瑜皙.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 资源科学, 2017, 39(1): 50-60. |
[10] |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 38(4): 577-587. |
[11] | 王辉, 刘小宇, 王亮, 柯丽娜. 荒野思想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管理——以约瑟米蒂荒野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 38(11): 2192-2200. |
[12] | 董雪旺, 成升魁. 基于旅游消费技术的世界遗产地旅游体验满意度研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例[J]. 资源科学, 2015, 37(8): 1578-1587. |
[13] | 蔡彩云, 骆培聪, 唐承财, 张宪玉. 基于IPA法的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评价——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 2011, 33(7): 1374-1381. |
[14] | 段锦, 李玉辉. 云南石林世界遗产地生态资产评估与补偿研究[J]. , 2010, 32(4): 752-760. |
[15] | 谷树忠, 严盛虎, 钟赛香1. 多视角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探讨[J]. , 2007, 29(2): 34-39. |
|